眼识思心所的运作 思,是抉择、决定、确定的意思,代表一种思择力。识心确定了一个法之后,就要造作,思,也表示行、造作、行为、行动、运行等等。八个识都有思心所法的运作,就是说都要思择力,了别之后都要有个抉择选择,都要做个决定,决定之后就要实行。这是思心所的意义。 其中眼识对色法的了别离不开意识...
而且不光是身体,似乎在这个世界抓不住任何一样东西,所以很烦恼。不过烦恼即菩提,如果妄想心在生命的旅程中,发现了真心(阿赖耶识)这个真相,那么妄心就可以和真心紧密连接转识成智,如眼识心就可以转成“成所作智”——一种有关于眼睛的能力,比如找东西很快、射箭很准、心情不会因为眼睛接触外境而被染污产生烦恼。
思,是抉择、决定、确定的意思,代表一种思择力。识心确定了一个法之后,就要造作,思,也表示行、造作、行为、行动、运行等等。八个识都有思心所法的运作,就是说都要思择力,了别之后都要有个抉择选择,都要做个决定,决定之后就要实行。这是思心所的意义。 其中眼识对色法的了别离不开意识的了别,那么眼识的...
2024-06 2 简说瑜伽师地论 第14.15讲 意地之自性 139 2024-06 3 简说瑜伽师地论 第14讲 五识身相应地的作用 146 2024-06 4 简说瑜伽师地论 第14讲 身识 118 2024-06 5 简说瑜伽师地论 第13讲 耳识 鼻识 舌识 149 2024-06 6 简说瑜伽师地论 第12.13讲 眼识的心所法和作业 ...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梦既不是前五识,也不是末那及阿赖耶两识,乃是第六意识在睡眠时的心心所相应活动,这种活动就是梦。所以梦是睡眠相应的第六意识心心所,而与他识无关。
它们与四缘理论并不冲突。事实上,种子缘对应于亲因缘,境缘对应于所缘缘,其余七缘则作为增上缘存在。九缘中未包括等无间缘,因为等无间缘是在心识连续生起过程中的时间因素,而在眼识生起的瞬间分析中,它并未被包含。如果考虑到心识的连续流动,加上等无间缘,就构成了总共十种缘的理论。
八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这个识所包含要说明的范围非常的广、非常的大、非常的深,因为一切的生活的作用统统是这个识,这个识有非常多的角度。今天,如果你有所执著,就是识,识心分别;你有所分别,也是识心分别;你行善的这颗心,也是识心分别;你要求法的心还是识心分别;...
人有八识,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后三识具有抽象的感念,并非直觉。第八识是指空间觉,心是无所住的,无所住:指的是《心没有定性所向》,它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 ,它有存储功能,我们前七识所做的一切,它都藏起来了。所以我们要修善行,...
诗人通过眼睛观察一切事物的相互联系,指出了一切现象都是由缘分所造成的。他提倡在行为中坚持妙法,即遵循正确的修行法则。诗人强调要明晰地认识到邪见的本性,摒弃迷惑和偏见,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最后,他呼吁人们要超越对于事物根源的认知,不要被现象所限制。赏析:《缘识》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
眼,耳,鼻,舌,身,五识活动,根境初触是现量(非名言境),后一刹那即有五俱意识参与,任何一个识生起~任何一个行为(身语意),都有五遍行心所,想心所即是意识施设前所接受的某某色境概念及安立名言,若无名言,分别心也无法产生(思心所的行相)我们凡夫造业之初,皆以思心所为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