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幸隆之孙、真田昌幸之次男,真田幸昌(真田大助)、片仓守信(真田大八)之父。
在关原之战中,幸村也是跟着父亲一起加入西军,这一仗才让幸第一次崭露头角,以少打多(这似乎是真田家的传统)的真田军不断袭扰德川秀忠的部队,让秀忠的3万部队没能及时赶到战场,这也是关原之战西军能在纸面实力上更强的原因。而真田父子的袭扰让秀忠大为光火,扬言要除掉父子两,最后在身处东军的真田信之...
真田家的首任大哥没了。没了大哥的真田家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武田家的家臣,但以底层降将入家门,家主开会都得在门口蹲着。直到甲斐之后,武田信玄夺权,武田家变天,本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信玄把不听话的家臣清洗了一波,真田家一下子往前坐了不少,时任家主真田幸隆也成了武田信选手下的大将。永禄十年,...
能在江户时代被称为战国时代最后的英雄,真田幸村在军事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他能步入政治舞台,还得多亏了他的父亲-真田昌幸。真田昌幸作为真田家在战国时代末期的领主,为了保住领地,开始频繁地战队,这让他攀上了上杉家的橄榄枝,一直都跟随于上杉家,这也让他一度的到来上杉家的高度信赖。到了上杉家归...
1600年,关原之战打响,真田家选择支持了西军,也就是丰臣秀赖的一方,这一决定让他们与东军的德川家康势不两立。虽然在关原的主战场西军战败,但昌幸与幸村在上田城的防御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成功阻挡了德川秀忠的三万大军。可惜,胜利并没有改变大局,西军的彻底失败导致真田父子被流放至纪州的...
▲大河剧《真田丸》中的竹姬 在后来的关原合战中,幸村受命防御砥石城,看到前来攻城的德川将领是兄长信幸后,竟直接让出了城池。关原合战最后以德川军的大胜告终,幸村则以败将的身份被德川家康流放。在被流放的日子里,幸村穷的冬天都只能穿单衣,居然还把浴衣拿出去换酒喝,完全就是个放浪形骸、得过且过的...
真田幸村,本名为真田信繁,“信繁”二字源自甲斐名将武田信繁,关于“幸村”这一名号的来源已无据可考,后因日本畅销书《难波战记》用了这个名字而使得这个错误广泛普及,以至于真田家后人在记录时都“将错就错”的写成了“真田幸村”。 真田信繁的父亲为真田昌幸,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智将,被丰臣秀吉称之为“表里比兴...
▲大河剧《真田丸》剧照:真田军冲出真田丸截杀幕府军 而这场战斗也让之前顺风顺水的家康明白了,大阪城并不容易攻破。尤其是面对真田丸,幕府军基本无解。当年昌幸在上田城周边非常完备的防御工事被幸村“继承”到了真田丸内。再配合真田丸这座攻守兼备的要塞可以很好的发挥火枪和骑兵配合的战术。这也体现了幸村...
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作为战败方,被流放、软禁在了纪州高野山,后转到九度山。真田幸村的青春消逝在了九度山,他的父亲真田昌幸也因此郁郁而终,真田幸村因此对德川家康充满了仇怨。败亡于大阪 公元1614年秋,年近五旬的真田幸村受到丰臣家的邀请,为了证明自己以及报答丰臣家的知遇之恩,同时向德川家康复仇,真田幸村...
说到战国时代的真田一族,最广为人知的武将就是拥有「日本第一兵」美誉的真田信繁(幸村)了。出生于战国大名武田信玄领地甲斐地区,幼少时期曾在上杉家及丰臣家为人质。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和兄长真田幸之分仕西军石田三成、东军德川家康,并于西军战败后,和父亲真田昌幸一同被家康流放至纪伊国(和歌山县)的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