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出自于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朝代:魏晋 作者:嵇康 原文: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翁,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文及注释 更多 作者:佚名译文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几句诗描写了诗人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琴,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内心畅游于太玄境界的情景。诗人通过这些动作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这几句诗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意思是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3曰1.读《赠秀才入军·其十四》,按要求做练习。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的意思是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出自魏晋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意思是,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短短的几行诗中,嵇康展现了一 - 辩论 国学 历
(1)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 (2)真正的天堂是已经失去的天堂。(普鲁斯特)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 (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
[译文] 弹起五弦琴,而目光却追随着大雁飞回天边。 [出典]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第十四首 注: 1、 《赠秀才入军》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一边目送着归鸿,一边挥弹五弦琴。举动皆悠然自得,游心于太玄之理。点评:出自《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其十四》。「太玄」即深奥玄妙的道理。西汉文学家杨雄曾著《太玄经》,糅合了儒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李白曾言「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息徒兰圃,...
译文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
诗人通过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描绘,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这种情感抒发,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阶层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 诗句在诗歌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后世解读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作为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中的名...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目送归鸿,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第一空:手挥五弦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翁,得鱼忘筌。赠秀才入军拼音解读。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