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临萍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将坚决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自觉把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融入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国家工作大局,牢固树立新时代环境司法理念,切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人民法院将强化服务国家区域、流域发展战略,强化服务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新京报讯(记者刘美君)前不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出版发行,引起了广泛学习的热潮,10月21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表示,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新京报记者 ...
十年来,人民法院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犯罪,依法审理涉濒危物种、生态破坏和生物遗传资源流失等案件,加强对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司法保护,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攻坚污染防治,守护环境权益。加大对...
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生长环境严重破坏等情形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长了牙齿”的环保法。十年来,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6万多人,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勇于奉献,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投身污染防治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写进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意志、国家意志和全民共同行动。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综合执法改革向纵深推进,并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级司法机关的生态环境审判...
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和修改环境保护领域多部...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推动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意见》要求,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污染耕地等违法犯罪,加大对传统民居、古村落、古建筑的司法保护力度...
以最严格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保障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总抓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同向发力,发挥了综合性效应。制度是纲,纲举目张。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