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读书人一旦获得生员的功名,就能够免除税赋和劳役。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士人虽然能够部分免除赋税和徭役,但并非完全免除。根据顺治时期的规定,举人、监生和生员可享受免粮2石和免丁2人的待遇。如果家庭人口较少且经济拮据,那么免除的部分几乎可以视作全免;而对于人口较多且较为富裕的家庭...
监生是指在南京国子监和北京国子监肄业的生员。南京国子监始设于元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年,1364),初称国子学,洪武十五年改称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始设于永乐元年(1403),乃以京师(南京)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监生有南京国子监和北京国子监之分。京卫 武学生正统间,两京并设京卫武学,但当时尚未对京卫武学生应试科举作...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 生员:唐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指经本少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
清代尤其讲究这套顶戴制度。举人、贡生、监生、生员的帽子上,都有嵌金或嵌银的装饰,等级分明。举人顶戴素金,和七品官看齐;贡生次之,相当于八品;而监生、生员稍微逊色,但也有素银顶戴,跟九品官平起平坐。这些人虽然没官职,但头上的帽子已经告诉你:“我可不是普通人,慎言慎行!”除了服饰,家庙的规制也...
根据顺治时期的规定,举人、监生、生员享受免收2石粮食和免征2人丁的待遇。对于家庭人口稀少的贫困家庭来说,所免除的部分基本上等同于全部免除;而对于人口较多的富裕家庭来说,就只是免除了部分赋税和劳役,不能说是完全豁免。清代为了激励生员专心学业,制定了激励政策。他们给予表现优秀的生员廪膳,据不完全统计,...
举人顶戴素金,与文七品官相当,而贡生、监生、生员的顶戴分别为嵌金雀和素银,并视文九品。这些制度凸显出士人与庶人、官僚的区别。至于婚丧等礼仪,士人也享有一系列特别优待。同样,在建筑家庙时,不同品级的士人享有不同的规制,庶人简单许多。而这些不同的待遇,进一步巩固了士人阶层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在经济...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 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生员、监生、贡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是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及储备中心,是朝廷科举选拔人才的基础,有其独特性,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在研究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以及研究家谱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不同称谓的生员、监生、贡生...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 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生员、监生、贡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和社会群体,是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及储备中心,是朝廷科举选拔人才的基础,有其独特性,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在研究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以及研究家谱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不同称谓的生员、监生、贡生...
洛阳洛宁张泽武——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 所谓“贡”,就是贡入太学即国子监的意思,通过“贡”的形式,把地方教育机构培养选拔出来的优秀生员人才送到国家最高学府深造。贡生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考试,才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比如岁贡,就要通过各省府、州、县地方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