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觉得见过我和影片中的人物,并且对我们有一种真正的亲切感。」瓦尔达在《拾穗者》中的成就不仅在于提醒那些想成为数字摄像机纪录片导演的人主观视角论文电影的生命力,还在于提供了一个大师级的课程,告诉他们如何在唯我主义与主观性、电影制作者的「自我」与被拍摄的社会现实的「他者」的模糊界限之间...
《拾穗者》诞生于瓦尔达步入70岁之际,这部“流浪公路纪录片”不仅是对农村贫困与生计问题的深度探讨,更是对新浪潮时期论文式纪录片的一次数字时代革新。影片聚焦于“拾穗者”这一群体,他们是古代绘画中描绘的在丰收后捡拾剩余粮食的人群,这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为那些依赖垃圾桶和废弃物维生的人们,以及以废品为创作...
🎬 瓦尔达因为一幅名为《拾穗者》的画而产生灵感拍摄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中的“拾穗”有着更多的含义,一类是为了靠捡拾垃圾生存的人,一类是变废为宝的艺术家,还有一类人单纯喜欢捡垃圾。与一般的纪录片导演不同,瓦尔达本人也会加入捡拾者的行列,她捡起没有指针的时钟,放在家里,因为没有指针就没有时间的流逝。导...
阿涅斯·瓦尔达阿涅斯·瓦尔达 François WertheimerFrançois Wertheimer 从《拾穗者》到《拾荒者》 女拾荒者 拾穗者 的剧照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年过七旬的瓦尔达带着数码摄像机,在法国的城市和乡村"闲逛"的过程中,亲自拍摄了一些关于当今拾荒者的影像。经过一年的后期制作,于2000年6月完成了一部82分钟的纪...
《拾穗者》也是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自我映照,是瓦尔达重新利用衰老的身体、和与死亡对话的过程(当时瓦尔达已经72岁)。瓦尔达将DV的镜头翻转,对准自己,将身体当做情感地理的版图:灰白的发根、爬满皱褶的手、猫、旅行纪念物和捡拾回来的心形土豆。 “拾取”自己,不仅因为生理上的变化需要重新认识,也由于过度生产和消费青春...
瓦尔达生于1928年5月30日 伊克赛尔,比利时 我第一次听闻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是在2001年的悉尼电影节。我当时预想《拾穗者》(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2000)该会是一部剧情片,可那其实是部纪录片。在此之前,我对瓦尔达这位导演一无所知。不知为何,“法国新浪潮祖母”的光环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 (获奖)世界名画 【画作名称】《拾穗者》又名《拾穗》The Gleaners 【创作者】让·弗朗索瓦·米勒(法) 【创作年代】1857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现实主义 【题材】场景 【规格】83.5cm×111cm 【材质】布 油彩 【现存藏处】巴黎卢浮宫(The Louvre, Paris)
直到上个世纪,拾穗者在农村还很常见,二战时期,许多人不得不依靠捡拾麦穗才能填饱肚子。进入现代社会,捡拾麦穗这种行为已经消失。不过法语里Glaner这个词,既有捡拾麦穗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捡拾各种农作物的人,这样的人现在依然存在,我们现在将他们称之拾荒者。米勒的油画,给了瓦尔达一些灵感,但瓦尔达的这部同名纪录片却...
我回答说我并不勇敢。我的意思是,我喜欢事物的形状,包括自己在内的事物的形状,皱褶、纹路、血管,这就是美,就像看一棵树,您会发现一棵老树有着不可思议的形状。您会说“啊,多么神奇的橄榄树啊!”,为什么不能说“多么神奇的手”?您明白吗? 引自 阿涅斯·瓦尔达:《拾穗者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