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 奥氏体: 碳在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 处于临界点以...
首先,从晶体结构上看,珠光体呈现为体心立方晶格,晶胞中包含一个珠光体原子和一个基元原子,其排列方式多变,形成不同的相。索氏体则具有面心立方晶格,晶胞含两个索氏体原子和两个基元原子,高含碳量时称为马氏体。屈氏体以体心单胞为主,多为配位数12的非晶态结构,需长时间存放形成。 在形成机制方面,珠光体的...
解析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C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C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片状珠光体又可分为粗片状、中片状和细片状三种(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 间距离越小 2)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 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
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1、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机械混合物)(铁素体+片状渗碳体)用符号P表示 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含碳量为ωc=0.77%。2、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 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
下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竹叶状,在电子显微镜下为细片状碳化物,分布于铁素体针内,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马氏体可分为板条马氏体和针状马氏体两类,高硬度是马氏体性能的主要特点。 根据片层厚薄不同,又细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形成片层厚大的...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的晶体结构有所不同: 1. 珠光体的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晶格,其晶胞包含一个珠光体原子和一个基元原子。由于珠光体原子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珠光体相。 2. 索氏体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晶格,其晶胞包含两个索氏体原子和两个基元原子。索...
【答案】:(1)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的组织和性能 ①三者均由冷却得来,属于C曲线上的高温转变产物。②索氏体和屈氏体都属于珠光体,分别被称为细珠光体和极细珠光体。③三者对应的过冷度由小到大,所以硬度和强度由低到高。(2)回火珠光体、回火索氏体和回火屈氏体的组织和性能 ①三者的直接母体...
片状珠光体又可分为粗片状、中片状和细片状三种(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1)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 间距离越小 2)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 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简述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者的异同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解析正确答案: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交替的机械混合物。不同的是片层间距由宽到细,强度、硬度由低变高。解析: 暂无解析反馈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