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珂勒惠支表现的模特,画笔下的他们是时代的英雄,身处苦难之中、在生与死的一线之间挣扎。在珂勒惠支的作品中,没有美丽的形式,一声声静态的怒吼,背后张扬着艺术家深沉的情感与不屈不挠的抗争意识,那是革命者的呐喊。 珂勒惠支无声的描线侵人心髓,如一种惨苦的呼声,在希腊和罗马时期都未曾听到过的呼声。
珂勒惠支的一生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在不同的战争期间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与孙子,此后,「母亲」成为珂勒惠支作品里的主要形象,她们绝望、瘦弱甚至枯槁,力图用身体保护还没有被弹片伤害到的孩子,她的作品似乎是含着泪叠出,而母亲的枯骨却似山般沉重。 在珂勒惠支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真实...
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评价她说:“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鲁迅评价 - 木乔于2024010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2万个喜欢
版画多为“生与死”、“骨肉亲情”、“压迫与反抗”等现实题材,展露出对世间一切受苦受难人命运的深刻悲悯。 珂勒惠支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爆发后不到3个月小儿子在未经任何正式训练的情况下无谓地牺牲前线,艺术家精神受到莫大震动...
鲁迅曾如此评价珂勒惠支:“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美术生 #美术鉴赏 #画画 - 杭州柒号画院于2023072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3个喜欢,来抖音,记
林风眠和珂勒惠支这两位中西艺术家,不但介绍了西方现代艺术在形式创作上具有的多元可能性;更是用他们独特的艺术作品,来实践中国传统艺术中对现代性发展之路的探索,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母版和开篇之作。“百年时间轴”的意义不仅包含了林风眠和珂勒惠支所带来的中国现代艺术,更体现了人类文化艺术研究方向最前沿的...
珂勒惠支 《牺牲》 在中国,提起版画艺术,凯绥·珂勒惠支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几乎每一位老一辈版画家都曾间接的成为过她的学生。或许内在的冷硬性格总能互相吸引,珂勒惠支进入中国,源自鲁迅先生的大力推荐。 力群1936年创作的版画鲁迅肖像 回望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当救亡图存成为民族的头等大事,艺术当然不能独身...
德国表现主义主要是反对印象派绘画的客观性,珂勒惠支并不属于严格的表现主义,她属于社会主义的艺术思想。 鲁迅对珂勒惠支的关注可能在两点:一是珂勒惠支对底层民众的社会主义关怀,二是珂勒惠支版画的死亡主题以及对民众灵魂的表现,与鲁迅在艺术精神上有一致的地方。鲁迅生前最后一年还写过一篇关于珂勒惠支的文章《死...
从鲁迅对珂勒惠支青睐的“情不自禁”一面看,他所关注的还是珂勒惠支以民众主义为价值基础的艺术观以及作为“摩罗之美”的杰出例子。鲁迅的艺术观主要是以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国际艺术潮流出现的围绕艺术的意义和目的之分野为背景的,即现代艺术到底是在“纯粹艺术”概念下走形式主义的道路,还是以关注民众和社会主体...
珂勒惠支,一个耳熟能详但却又很难真正接近名字,她一辈子都在不停地画贫困的工人、逼近的死亡、受欺凌的农民、无所畏惧的对抗,还有那些饥饿的儿童、饱经磨难的母亲、以及记载着心路历程的自画像,凡此种种,她被看作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一位具有崇高责任感的画家。但也正因她的直接和力量,使读者面对其作品时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