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版十三行的完整版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右侧为标题行,一行八字“晋中书令王献之书”;中间即十三行《洛神赋》正文;最左侧的下方为“宣和”二篆字,一般称为“宣和小印”。过去对于玉版十三行早期拓本的考据,主要称“晋”字不损本、“合”波未团本等。左:吴云本、右:私人藏本 左:陈衡玉本、右:吴...
最近写字真是上火🔥,感觉都不会写了,看来还得继续练啊!#书法的力量📜 玉版十三行 于拍谐渊而為期執奉、之款于耀斯靈 之我欺交南言豫命抓收和 佳人之信情羌智禮而明持抗理锦以和子 後倚仿惶神光辦合乍作陽握握轻癌以 波以通越素之先達宁解玉从要之產 湖美于振荡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澈宁托微波 ...
在楷书方面,我们能看到的王献之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最经典的当属他的楷书《洛神赋》,也叫《玉版十三行》,并且还是刻本。当然了,少不要紧,经典的东西不在乎数量。今天呢,我们就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个《玉版十三行》,王献之留下的13行楷书,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为什么叫《玉版十三行》呢?首先,这...
碧玉版十三行,王献之书曹植名篇《洛神赋》墨迹至宋余十三行,贾似道得之摹勒上石,石苍翠如玉,故得名“碧玉版十三行”。其“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被誉为“小楷极则”,盛名千年不衰。碧玉版原石,万历葛岭半闲草堂故址出土。继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
《王献之书玉版十三行》宣和本宝玥斋•策划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ISBN 978-7-5729-1872-8成品尺寸:287mm×136mm页数:正本10页+解说16页印刷:300线四色彩印装帧:蝴蝶装+四合函套纸张:320克特种艺术纸定价:198.00元“玉版十三行”是中国书法史上之剧迹,传为王献之所书,...
“玉版十三行”是中国书法史上之剧迹,传为王献之所书,书写之内容是曹植所撰《洛神赋》。王献之书写的《洛神赋》,传于今者仅残存一十三行,起“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之“嬉”字,终“体迅飞凫,飘忽若神”之“飞”字,总计存二百五十字整。这十三行残本亦仅是刻帖传世,其原迹大约早就灰飞烟灭于历史...
玉版 十三行》原石 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简介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赋》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留传从“嬉”字至“飞”字共13行,计250余字。据说,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墨迹在宋元时有两本,一为晋麻笺本;一为唐硬黄本,上有柳公权跋,疑为柳公权临本。此二本后均佚,流传的刻本有二,一为“碧玉版本”,一为“白玉版本”。世以“碧玉版本”为优。“碧玉版本”明万历年...
相比上一张,这张《玉版十三行》在书写时似乎更有力量感。可能是用回了最初的那支笔,写到帖后面,能感受到王献之在字势上的“诡道”。在一个字里,笔画粗细的变化极大,同时,在一个帖里,字的大小变化也很多,不会很局限。这种舒展性让我在书写时也感到非常舒适。虽然刚接触这个帖,但真的是越写越喜欢。📜...
东晋王献之小楷《洛神赋玉版十三行》原石和拓本的对照图(局部欣赏)。《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清杨宾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献之楷书笔法不再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是完全成熟的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