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全部作品:庄子集解,荀子集解(中华国学文库),东华录 东华续录,后汉书集解,骈文类纂,汉书补注(套装全2册),翼教丛编,释名疏证补,诗三家义集疏,经解续经解分类汇编
而父亲没有等到这一天,无疑让王先谦深感遗憾。更令人感叹的是,一年之后,王先谦妻子、周寿昌侄女难产,与双胞胎女儿同亡,王先谦在《悼亡诗》中写道:“十日之内,三口并殒。家难之剧,不可为言。” 在整个19世纪60年代,仕途畅顺与家庭巨变交织,但并未影响到王先谦的从政志向。即使其弟在1871年病故之后,老母无人照料...
王先谦致电瑞瀓辨白,瑞瀓置之不理。等到瑞瀓奉命查奏此事,所派二员是与王先谦有仇隙的候补道任筱堂的门生。瑞瀓根据所派二人的回奏上报,之前湖南地方筹办开仓卖粮,是因为王先谦等人带头持反对,才导致事情拖延的,导致处分王先谦的命令下达后,咨议局议长谭延闿等湘籍官吏和邮传部侍郎胡祖荫代为开脱,都未能奏效。
岳麓书院自976年创办以来,一直是湖湘文化的中心所在,历任山长都由著名学者担任,而其中撰述最为宏富的,当推第53任山长,亦即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1842—1917年,清末学者,长沙人,字益吾,又称葵园先生,著名的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及岳麓、城南书院院长)。 王先谦4岁启蒙,20岁...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是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湖南岳麓、城南书院院长。在任组织学人,集体从事古籍文献的编校刊印工作。曾校刻《皇清经解续编》,并编有《十朝东华录》...
王先谦主张经世致用,认为:“中国学人大病,在一空字。理学兴,则舍程朱而趋陆王,以程朱务实也;汉学兴,则诋汉而尊宋,以汉学苦人也;新学兴,又斥西而守中,以西学尤繁重也”。“日本维新,从制造入;中国求新,从议论入”。王先谦主张改学制、废科举。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熊希龄诸人创办时务学堂...
【王先谦:一生坚守“人设”的晚清“湘绅领袖”】“至其生平所致力学问之见端,则有著作20余种,大都皆务实之学,有用之书。”被尊奉为晚清“学界泰斗”和“湘绅领袖”的王先谦终归是书生,是儒生,这个“人设”他坚守了一辈子,不容别人颠覆它。读书,读圣贤之书;求道,求中庸之道,他视之为一生的快乐和幸运。(长沙...
王先谦投资银一万两,与黄自元、陈文玮等集股,并拨借官款,于光绪二十二年创设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始终经理其事。“长沙阁老,季清巨儒,著书满家,门庭广大”,这是长沙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李肖聃先生对王先谦的评价。王先谦自幼刻苦读书,废寝忘食,为人作风严谨平实。他个人侧重古文经学,但不拘泥于门户。他辑...
王先谦如果循照惯例,继续任职,位至公卿、备极殊荣自是应然之事。然而,就在人们寄予厚望之时,王氏毅然选择了退隐,令旁观者莫窥其蕴,始终猜不透其中玄机。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王先谦放弃锦绣前程、毅然回归故里?且让我们看一看王先谦本人是如何解释的。1889年,即正式开缺的同一年,王氏在与门生缪荃孙的信中吐露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