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认为,未成年人之所以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归咎于家长与学校法治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会为自己的教育缺失找借口,认为自己不知该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法治教育。李玫瑾认为,遇到这样的情况,最简单、最有效的教育,就是直接告诉孩子“你们可以淘气,但绝不可偷盗与杀人!”而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
李玫瑾开启了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的先河,被称为“中国心理画像第一人”。 李玫瑾,女,生于1958年。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三级警监。2002年,李玫瑾开始从事犯罪心理画像的工作。那时,种种骇人听闻的案件正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马加爵案、杨新海案、黄勇...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是2010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玫瑾。该书从犯罪防控的角度解析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现象,共有13章。围绕着“犯罪心理研究与犯罪防控”的主题大致论述了如何以人为对象开展犯罪防控研究;犯罪人的基本类型;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相关的防控建议。作者简介 李玫瑾,...
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的常客,拥有千万为她倾倒的粉丝;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女神”,在她的选修课上从来都是座无虚席。 生于1958年的李玫瑾老师...
李玫瑾,1958年出生,女,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现在担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等职务,曾对许多个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李玫瑾研究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的故事在...
李玫瑾,中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她的这本书将她在谈话节目中的精彩表现整理成文字,形成了一本极具价值的著作。谈话节目本身就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而李教授的节目更是将这些火花点燃,形成了一种1+1大于2的效果。这本书主要围绕李教授参与的真实罪案进行讨论,这些案件不仅影响广泛,而且几乎家喻户晓。通过...
李玫瑾教授 ▽ 1958年生,上海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
5.高材生犯罪心理解析 ——源于人生教育的缺位 中国留学生曾在美国大学杀人 1991年11月1日,美国阿衣华大学,一名学天体物理学的中国留学生卢刚突然开枪杀死自己的指导导师、物理系主任、另一教授和同专业的中国同学,还有1位副校长及秘书,然后自杀。 医学院毕业的医生给自己的妻子下毒 ...
李玫瑾,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曾被评价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之所以要听犯罪心理学,一方面是今年参加司法考试,想进一步延伸了解一下犯罪心理与预防;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