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英国皇家舞蹈学院把英国著名雕塑家W.索科普1939年雕塑的戴爱莲头像陈列在学院大厅,以表彰戴爱莲为促进中英友谊和艺术合作作出的贡献。同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舞蹈博物馆收藏这尊雕像的复制品,以表彰戴爱莲为发展国际舞蹈事业所作的努力。1996年,香港演艺学院授予八十高龄的戴爱莲“高级院士”称号。2001年11...
在学舞的过程中,戴爱莲逐渐意识到:现代舞感情自由奔放,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但缺乏系统的技巧;芭蕾舞虽有系统的技巧,但缺乏源于生活的表现力。在当时现代舞与芭蕾舞相互对立的状态下,年轻的戴爱莲已然萌发了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的意识,这也注定了她后来在舞蹈艺术事业方面的领军地位。1934年的戴爱莲 回归祖...
戴爱莲基金会主席,戴爱莲的侄子阿德里安·伊萨克表示,在北京舞蹈学院70周年庆典之际,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戴爱莲基金会向学院荣休和现任教职员工致以崇高敬意,感谢大家将学院打造成享有盛誉的学府。 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立言谈到,戴爱莲女士曾在英国学习工作,1939年...
当赵汝蘅团长将批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告诉戴爱莲时,戴爱莲喜极而泣,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戴爱莲多年的夙愿终于在她九十高龄时得以实现,她对党的一片赤诚感动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 孙家正部长欣喜地紧握着戴爱莲的手说:“您追求进步,几十年如一日,我很高兴做您的入党...
1939年,戴爱莲怀着失落感从伦敦到香港时,没有想到一个火热的婚恋在等待着她。她与叶浅予从相逢到结婚,如闪电般快速,在我看来也可理解:戴失去了威利,叶失去了梁白波,两人都需要垫补自己的感情空白。他们在一起过了近十年美好而充实的日子,没有想到这个美满的婚姻发生了裂变。天下大势,有分有合;家庭小势,也有分...
1939年,著名雕塑家威利·苏考普为当时正在英国学习舞蹈的戴爱莲雕刻了一尊头像作品。基于戴爱莲在舞蹈艺术上众多突出的艺术成就与贡献,1981年5月11日,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将这个雕塑同世界上其他三位杰出女性舞蹈艺术家的头像一起,陈列在学院大厅内,以表彰她为中国舞蹈的发展以及促进中美友谊和艺术合作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戴爱莲是华侨,她生于西印度群岛,祖籍广东省新会县。1939年,戴爱莲在英国留学时,给雕塑家维利·苏科普当人物模特,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她就和威利相爱了,这是她的初恋。 可惜她和威利是有缘无份,威利已经与一位银行家的女儿西蒙订婚,而戴爱莲又很快离开了英国,所以恋情就无疾而终了。
🏫 1939年,戴爱莲被选入尤斯-雷德舞蹈学校的暑期学习班,并获得了拉班舞谱奖学金。这让她有机会深入学习现代舞和正宗的“拉班理论”。她的母亲特地从英国带回了一本《舞蹈时代》杂志,这本杂志为她打开了世界舞蹈的大门。💌 通过书信往来,她与世界著名的芭蕾大师安东·道林建立了联系,从而踏上了英国的求学之路...
这就是戴爱莲,一个热爱舞蹈、热爱生活,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愿意用一生去追寻梦想的女性。1939年夏天的一个普通下午,戴爱莲坐在学校的食堂里,为即将来临的开学季而犯愁。虽然她已经获得了奖学金,但离开学还有两周的时间,她的生活费却无着落,让她焦虑不已。就在这时,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子坐在了她的对面。
1939年,23岁的戴爱莲带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以及对祖国的眷恋乘坐邮轮返回祖国。回国后的第一时间便响应宋庆龄的号召,积极参与“保卫中国同盟”的抗日募捐活动,将自己火热的爱国情感与精湛的舞蹈艺术完美结合,触动观众的心灵激发他们踊跃捐款的意愿。总而言之,那段民族危机的关头戴爱莲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将舞蹈变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