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卓为教授是为工作,事业和科学而死,是因北医和为北医而死,也是为祖国而死。二、一个小手术治死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严重和恶劣的医疗过失 2006年春节期间,熊教授住院接受脊柱手术,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第6天发生肺栓塞,先是因误诊而耽误了抢救时机,后来因抢救失误造成心脏和肝脏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全...
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的39岁医学教授熊卓为到北大第一医院治疗腰疼,手术后第7天,熊卓为抢救无效死亡。熊卓为的丈夫在调查中发现,抢救的主治医生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熊卓为的病历多处被修改,2009年7月1日,法院一审判决,北大第一医院的诊疗跟熊卓为的死亡有因果关系……[你还会去北大第一医院...
摘要 49岁的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因腰椎骨关节病病发到北大第一医院就诊,2006年1月31日,即脊柱手术术后第7天,北大第一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熊卓为的丈夫王建国认为,参与抢救的主治医生是无行医资格的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且熊卓为的病历多处被修改。2007年10月,王建国将北大医...
熊卓为的病历记录“1月31日,心内科、心外科及阜外医院会诊”里,前来会诊的阜外医院专家分别是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和副院长刘力生。胡盛寿是熊卓为的同学,被王建国1月31日凌晨请来参与抢救。 这位见证熊卓为生命最后时刻的国内知名心脑血管专家,成为启发王建国开始怀疑妻子之死并非“疾病自然转归”的关键人物。 王建国...
我想信,全国的骨科医生都会对熊卓为医生的不幸感到痛心,但同时也会感到很无奈。我想如果熊教授在天有灵,会理解的。但不是学医的人很难理解。这件事情的处理,会让许多人对医生的职业望而却步,让许多医生的工作更加趋于“保守”行医。又想起了那句话:医生的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请全国医生们切记:在医疗处置...
北大医院教授熊卓为之死 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事实上存在所谓“鉴定双轨制”和“赔偿双轨制”。 2003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凡医疗纠纷起诉到法院,受诉法院首先要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认定为...
经司法鉴定和北京市卫生监督所查实,熊卓为教授是因医院的严重过失(包括违法行医和不 具备手术适应症)造成住院期间死在为之效力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熊卓为教授的家属就医院的严重过失造成熊卓为在住院期间死亡与院方多次交涉和解方案未 果,于2007年10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2009年7月1日,一审法院...
(2009-11-05 12: 37:55) 转载标签: 杂谈 著名华裔科学家熊卓为教授医疗事故死亡案情况 阅读提示: 北京大学教授、 世界著名脂蛋白专家、 澳大利亚籍华裔科学家熊卓为博士, 在教育部的动员下, 放弃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首席科学家的职位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胸怀一腔抱负, 不计酬劳回到祖国, 想用毕生所学为祖国的...
摘要: 篇首: 49岁的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因腰椎骨关节病病发到北大第一医院就诊,2006年1月31日,即脊柱手术术后第7天,北大第一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 发症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熊卓为的丈夫王建国认为,参与抢救的主治医生是无行医资格的北大医学院的在校学生,且熊卓为的病历多处被修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