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非遗系列|壮族舞火猫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的壮族舞火猫是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是当地壮族群众民间宗教仪式——“做功德”祭祀仪式中的一种表演。随着社会变迁和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做功德”等祭祀活动已消失,舞火猫即从民间祭祀活动脱胎出来,演变成娱乐性的民间舞蹈,长期...
因为广西是壮族自治区,我本来以为“壮族舞火猫”是在整个广西都普遍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结果,我跟广西其他地方的朋友说,他们好像都不知道。原来,“壮族舞火猫”并不是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有的民俗活动,而是在贺州市,尤其是八步区的南乡镇才比较容易看到,也算是贺州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了。据说,“壮族舞火猫...
壮族“火猫舞”的历史来历主要与壮族人民对丰收的祈求和对猫神的崇拜有关。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神灵崇拜:壮族人民早期以捕鱼为生,后来随着铁质农耕技术和器具的传入,逐渐转为以稻作为主的农耕生活。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化,使得壮族所崇拜的神灵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为了获得稻谷的丰产,壮族人民开始崇拜...
现在,到了贺州便能见识到旺村人舞火猫的表演,不过,通常会安排在春节。有时候,遇到重大节日也会举行。我这个从广州来的外地人,之所以能在贺州非年非节的日子有幸见识到舞火猫表演,功劳要归于贺州拿到了温泉之城的称号。这样值得庆贺的日子,当然要用舞火猫来助兴了!在贺州这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方,人们发...
旧时舞猫,因崇敬猫神,祈求农业丰收,所以火猫的装扮也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舞长猫用稻草结成粗约20厘米的长绳作猫身,绳头结成猫头形,在田垌中每隔一丈多远插一竹竿,以撑住“猫头”和“猫身”,全猫的长度按参加人数而定,每人持一竹竿,猫长有数十丈至百余丈,但人数一定要成双数。随着时代发展,舞火猫的也改进...
舞火猫表演,壮族群众热情围观 2009年7月,《壮族舞火猫》经贺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贺政发〔2009〕47号),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7月,《壮族舞火猫》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政发〔2010〕25号),入选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
壮族舞火猫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壮族人民欢乐聚会的一部分。它让大家都聚在一起,共享欢乐的时光。每次想起那次看到的壮族舞火猫,我就觉得特别有趣,那欢快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呢。 壮族舞火猫简介2 壮族舞火猫可有意思了,我跟你们讲讲我了解到的。 那是一次去壮族村寨游玩的时候,我有幸目睹了壮族舞火猫的全貌。
壮族人跳火猫舞的方式非常独特且富有民族特色。舞蹈准备与开场:舞蹈开始前,由一位装扮华丽的女子率队,后随提宫灯的少女和吹羊角喇叭的男子组成祭祀行列前导。在锣鼓乐队轻快、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和悠扬的号角声中,众“猫咪”步入表演场地。猫咪表演:舞蹈者模拟猫咪的各种姿态,如行走跳跃、扑捉活食、...
科尔沁草原南端库伦旗的传统集体舞蹈——火猫舞,其名称“安代”源于“欠身起来”和“抬起头来”的寓意。最初,安代舞是一种宗教性的舞蹈,旨在祈求神灵的庇佑,以祛病消灾为主要目的。关于其起源,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位父亲为了救治患有怪病的女儿,驾车远行,途中遭遇不幸,女儿病情加重。在绝望中...
🎉在广西,春节期间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舞火猫。这个习俗主要在壮族同胞中流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村民们会选择一个吉日来举行这个仪式。🐱在南乡壮族,猫被视为神明,因为它们捕捉老鼠,保护庄稼。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的蜡祭,祭祀八神之一就是猫,寓意“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舞火猫有两种形式:舞长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