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介绍 潘绥铭,男,出生于1950年,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留学美国,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方法、性社会学和性别人...展开个人作品 我在现场 7.5 存在与荒谬 8.4 性之变 8.2 金赛性学报告 8.4 生存与体验 8.6 风痕 8.8 论方法 9.4 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8.1 性...
嘿,朋友!给你找了个不错的资源 赶紧点击[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潘绥铭]去看看吧,相信你会喜欢的。 希望这个资源能解决你的问题。还有其他实用的资源想让我推荐不?
潘绥铭觉得,任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应该首先了解和理解这种“主体对于自己和外界所进行的建构”。潘绥铭出版的著作 《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 《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天大的偶然”潘绥铭出生在1950年,有着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几乎可以彼此复制的...
在潘绥铭看来,当时能有这样的突破,主要来自三种精神力量支持:以“精神文明”为口号的社会治理力量、以“性科学”为旗帜的自由主义力量、以“人性论”为理由的民间自发力量。电视剧《来来往往》剧照。潘绥铭注意到,城市的公共空间里异性之间亲昵行为大大增加。媒体上评论众多,却没有相关的学术研究。当时潘绥铭已经读...
2014年退休后,潘绥铭如此形容过去的经历,“后30年做了一件自己愿意做而且喜欢做的事,这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今年74岁的潘绥铭,是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始所长,他在中国创立并推广了性社会学,创立了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全性(sexuality)、性革命、初级生活圈等。而今,他是一个喜欢摄影的退休老人,因...
“性”是研究人类的最佳切入点之一,而中国的性社会学起步较晚。在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潘绥铭奠定了性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创立了诸多基本概念。 潘绥铭一人的经历,实际上反映出了中国性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与全貌,为我们了解中国人的性、中国社会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视角。
——潘绥铭 潘绥铭 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 性社会学研究所创始人和前任所长。 ——— (本文原载于《大众摄影》杂志第12期) 编者按:提到潘绥铭,大多是因为他国内知名性社会学学者的身份,却少有人知他在退休后同时成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的拍摄内容一方面是居住周边和旅游时的自然人文...
性学专家潘绥铭:7成夫妻结婚,根本没有爱情 性学专家潘绥铭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过这样一段文字:“在中国的夫妻中,仅有30%是真正相爱的,剩下的70%则缺乏爱情;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生活下去。”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统计数据,反映了当今婚姻的真实困境。爱情并非婚姻的必要条件,真正重要的是物质。在婚姻中,...
性学专家潘绥铭:7成夫妻结婚,并不是因为爱情 性学专家潘绥铭,在作品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国的夫妻里,只有30%是真的相爱过,剩下的70%根本就没有爱情;只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过下去。”这是一个扎心的数据,也是当下婚姻的扎心现状。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需品,物质才是;爱情对于婚姻来说,是锦上添...
潘绥铭:中国式性骚扰︱权力、性别、阶层下的男性霸权 作者:潘绥铭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即使在我国最新的刑法里,与性有关的流氓犯罪,也仍然被认为是首先侵犯了公众场合里的社会秩序,其次是侵犯了妇女的人身权利。这当然不能算错;可是,几乎一切性骚扰却都能从这条法律的缝隙中溜走!因为性骚扰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