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峰,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现任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先后主持9项科研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 研...
潘玉峰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9年至2014年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詹宁斯研究中心(HHMI Janelia)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代表性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PNAS,Nature Co...
2004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神经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自2009年9月起在美国著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Janelia Research Campus,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做博士后工作。2014年受聘为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以及...
近期,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潘玉峰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果蝇同源物DH44在关键性别决定基因doublesex神经元中以性别特异性和状态依赖性的方式协调运动和性行为。
2023年10月9日,东南大学生科院潘玉峰教授在EMBO reports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Asexuality inDrosophilajuvenile males is organizational and independent of juvenile hormone”,报道了年幼雄蝇不表现出性行为是由于性环路组织重构不完全而并非依赖保幼激素的调控。
本能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会受到社交经历的调节。比如,社交隔离会增强小鼠与果蝇的攻击行为。除此之外,社交隔离或社交经验还调节求偶、睡眠、觅食等本能行为。是否存在一套共通的调控机制介导社交经验对本能行为的调节?近日,东南大学生科院潘玉峰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研究论文“A neural pathway for social...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09年至2014年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詹宁斯研究中心(HHMI Janelia)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基金,江苏省“双创人才”。潘玉峰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动物行为调控的神经机制,代表...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潘玉峰 东南大学, 教授 / 科研之友号:21853824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2 项目 34 成果 341 阅读 80 下载 880 被引 13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近期,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潘玉峰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果蝇同源物DH44在关键性别决定基因doublesex神经元中以性别特异性和状态依赖性的方式协调运动和性行为,相关研究成果“Sex-Specific and State-Dependent Neuromodulation Regulates Male and Female Locomotion and Sexual Behaviors”以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