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又称清玩 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 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 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 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 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 瓶花绘画 亦成为文人画家特爱的品种 新春时节,或某一节日 特绘一幅瓶花图 抒发某种胸臆、情感 也算是一种...
年末岁朝,养一盆水仙,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温馨。水仙为“岁朝清供”之年花,乃案头清供之花,水,清澄纯净;仙,出尘绝俗。古时文人视水仙为花中雅客,因其冰肌玉骨之形、凌波步月之态、清幽韵绝之香。人们将水仙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又将其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列为“雪中四友”。自古...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总结说,堂中插花,应该用汉代的铜壶、古尊或体积较大的古瓷器,应该摆放在高架两旁或几案之上,折花也必须选取较大的花枝;书斋中插花,则应该选用胆瓶、鹅颈瓶、花觚等体量较小的精致瓷器,折取痩巧之花,作为案头清供。此外,对于瓶、缸的颜色、样式等也有细致的区分,如“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
清供有两层意思,一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二是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 分类 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有朋自远方来,送了水果、盆栽,主人便找相配的果盘花案来“供奉”;有名之...
宜花得木 百家号01-0816:25 文人书房清供花草面面观 花木君 古人有文房,今人则书房;古人有文房四宝,今人则手机电脑;古人讲究雅趣和闲适,今人则追求浮华和奢侈;古人追求精神升华,寄托情趣,崇尚高雅;今人贪慕富贵荣华,炫耀喧嚣,附庸风雅。 古人文房,独居斗室,读书阅览,挥毫泼墨,略显枯燥,因而尽力营造舒适的环境,...
“清供”,又称“清玩”,最早是古人在传统节日或礼佛祭祀时供养的清果、鲜花等供品,后来发展成诗书礼乐之家中摆放的各种清雅之物,这种仪式始于秦汉,唐宋时期开始成形,明清逐渐兴盛。 古人常言“花开堪折直须折”,瓶花之道,不仅在于案牍清供...
清供,是一种以清雅为供的方式,它强调的是一种清幽典雅、清丽高雅的氛围。在清供的情境中,花物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外观,更在于它们所代表的内在品质。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承载着文人墨客们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供,是一种以花为诗、载梦入花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
《二十四节气:清供花时记》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通过大量作品深入探讨了文房清供、书斋清供、案头清供以及日常清供的丰富内涵。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趣,更将古人雅致的生活方式呈现得栩栩如生。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花费了四年时间精心还原古画与史诗中的器物与花材,力求在每一处细节中体现中国传统...
至宋代,已经形成了单独成幅的清供图和作为画面组成部分的清供意象并存的现象。如北宋赵昌的《岁朝图》,整幅画花繁叶茂,绘有大小六种植物,层次错落、相互掩映。还绘有一青一黑两种顽石,显然是一副小景画。背景还用石青填色,不留空白。而与北宋赵昌的《岁朝图》相比,后世的诸多岁朝清供图则更具“清”...
“清供”,又称“清玩”,最早是古人在传统节日或礼佛祭祀时供养的鲜花、清果等供品,后来发展成诗书礼乐之家中摆放的各种清雅之物,无论是宋代赵昌笔下《岁朝图》的富丽堂皇,抑或明代陈洪绶的《岁朝图》的古雅香色,还是吴昌硕《岁朝清供图》的作画自娱,呈现的都是时令清雅花卉、雅玩器皿等与岁朝有关的吉祥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