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 澹泊明志(也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释义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只是借用了这句话来教育后人。省略了首句中无和非这两个否定词以后形成的成语,用来表达君子应有的操守。淡泊,指对名利的淡泊,也就是不追求名利;明,明确,表明;志,志向。宁静,指心态安静平和,不被世事困扰;致,导致,使达到的意思;远,...
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一成语,字面上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其中,“淡泊以明志”指的是不追求世俗的名利和外物,保持内心的恬淡与寡欲,唯有如此,个人的志向才能得以明确并显得高洁。这里的“淡泊”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强调一种超脱物质束缚的精神境界,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更好...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不要追名逐利,要清心寡欲,淡泊自守。对联出处 《文子・上仁》:“非惔漠(淡泊。惔:通‘淡’。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广为覆庇),非平正无以制断(专断,裁决)。对联解析 上联以淡泊无欲、清静自守表明心志。下联心地宁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保持内心恬淡、少欲以明确人生目标,保持内心平静、远离干扰以实现远大理想。这句话来自两汉时期诸葛亮所写《诫子书》,强调修身养德,要保持心灵的平静和简朴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1. 淡泊明志的含义: - 淡泊:指内心淡泊、不追逐名利、心无挂碍。 - 明志:明确...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这一句后世又被引申成两个成语“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 《诫子书》书法作品 “淡泊”与“宁静”是诸葛亮想对儿子说的话 诸葛亮所写的《诫子书》核心观点就是督促儿子诸葛瞻要勤勉好学,要修身养性,这些都要从“淡泊”与“宁静”中找到答案并狠下功夫,切记不要怠惰与险躁。 在这部家训中,诸葛亮又是如何...
解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 意思是:人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结果一 题目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自哪?出处及原句谁知道? 答案 “淡泊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