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明清时期,张景岳认为淋证病程的长短是其辨证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期多为热证,可因治疗 和病程不同出现寒、热、虚的变化,从而倡导根据证型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法。李中梓《医宗必读. 淋证》将淋证血淋分为血热、血冷、血虚、血淤四型,将劳淋分为肾劳、脾劳并采取不同的方药。清 尤怡已认识到各种淋证之间可相...
2021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淋证 淋证 一、概念 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二、诊断与病症鉴别 1、诊断依据 (1)小便频数,淋漓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04...
中医内科学课件 淋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 目录 •淋证概述•中医对淋证的认识•淋证的治疗•淋证的预防与调护 01 淋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淋证可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和膏淋等五种类型。淋证的症状与...
1.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2.淋证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膀胱与肾。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之邪。 3.淋证的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淋证的基本治则。 4.淋证的辨证论治: ...
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一)淋证的病因 1.外感湿热 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 4.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二)淋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淋证的成因虽有内、外因之分,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
2、型: 中藏经根据淋证临床表现不同,提出了淋有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共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 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 宋代济生方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3、病机 金匮要略.五脏风塞积聚病脉证并治将病机归为“热在下焦”。 巢元方诸病源候...
中医内科学--淋证-ppt课件4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一、定义5二、历史沿革(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淋秘”,将其病机归为“热在下焦”,并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类属淋证的尿路结石和肾盂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
1.辨明淋证类别 2.审察证候虚实 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属实,病在膀胱。久病多虚,病在脾肾。 3.注意标本缓急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病因为本,证候为标。 六、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七、分证论治 石淋 主症: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