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吴鞠通概括性地总结了温病三焦分治大法,即《温病条辨·治病法论》中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一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温病学说,充实了温病卫气营血辨治之不足,对温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羽者,羽毛也,漂浮也。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
中国传统医学温病学派---清代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治疗大法:“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三焦辨证治疗法 上焦部位最高,而近于表,所以治上焦的病,宜用如羽毛那样轻清升浮之品,否则药过病所。中正平和如秤杆之平衡,中焦处于上、下焦之间,是升降出入的枢...
百度试题 题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出自 ( )A.《温疫论》B.《温热论》C.《温病条辨》D.《湿热病篇》E.《温热经纬》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反馈 收藏
综上所述,吴鞠通三焦分治系温病治疗大法,可概括为治上焦宜轻、治中焦宜平、治下焦宜重。 但临证中亦要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例如上焦实火,亦可取釜底抽薪的清泻法;中焦湿热内阻,也可取辛开苦降的开通法;下焦气化不行的尿闭、便阻证,亦可取轻清宣肺的提壶揭盖法。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治疗一些上焦或是轻浅的疾病,则需要轻清的药物轻量与之。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有一次,一个朋友久嗽不已,症虽轻浅,确实难受。肺为清虚之脏,受不得一丝客气,虽然邪气轻浅,但重剂与之,邪气难去,正气已伤。所以师...
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下沉)”的医家是A.叶天士B.吴又可C.吴鞠通D.薛生白
“黄帝内经: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我开始是理解不了,听师父讲解了之后,才基本明白。用白话解释: 治上焦的病,其药要像羽毛一样轻,药量少,药性轻,才能...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举”的治则属于()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热条辨》D.《温病条辨》
吴鞠通《温病条辨》确立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三焦温病治疗原则,正式形成三焦辨证的辨证纲领,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及处方选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范例。 亦有医家融合各家辨证方法,如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所述“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以三焦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