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螺旋理論」定義為組織中如果存在主流意見,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意見與主流意見不同時,因為害怕被孤立,便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意見,並保持沉默。 最後支持主流意見的聲音會愈來愈大,而弱勢意見的聲音逐漸消失,這就是所謂的螺旋效果。 沉默如同游渦般,把許多弱勢意見的聲音,沉入海底,但這只是大多數人沒有太堅持自己的意...
沉默的螺旋理論 源起 1973 諾爾紐曼發表「累積、 諧和、 公眾效果」, 三個概念指出未來的媒介效果研究應朝這三方面齊頭並進, 方能實證研究媒介效果時有所突破.。 【累積 ku-mulation】: 媒介效果是一種長期效果, 方式上, 諾氏主張採取多種方法(multi-method ap-proach), 來實證研究媒介...
1 “沉默的螺旋”理論在網絡時代的變遷 【摘要】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天涯論壇“百姓聲音”版2011 年 1 月 1 日―2011 年 5 月 8 日間關於“藥傢鑫”案的帖子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網絡時代,沉默的螺旋理論依然適用,網絡輿論表現出較有理性、多元化的新特點 【關鍵詞】沉默的螺旋 網絡 輿論 “藥傢鑫”案 近年...
紀錄一下今天看到的“沉默螺旋”效應理論的含義:當人們感知大眾意見與自己不同時,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意見,相反的,人們感知到大眾的意見與自己相近,對自己有利時,就會主動表達意見,表達意見者的造勢越來越強,保持沈默者就越來越失去言論空間
沉默的螺旋理論(Spiral of Silence Theory)德國女傳播學家伊麗莎白·諾埃勒-諾依曼(E·Noelle-Neumann)在對歷史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又經過多年的民意調查實證研究,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一種描述輿論形成的理論假設──“沉默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