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被外放为四川夔州通判,西行入弱,见赤鼻矶旧迹触景即兴而作。②齐优:孔子治鲁,齐人患之,送优伶给鲁君,优伶曲意逢迎,讨好媚人,鲁君耽于享乐,孔子被迫去国。 1. “生子何须似仲谋”...
小提示:"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英雄:此处指三国赤壁之战中孙权、周瑜等人。天意无私:大自然无所偏爱。无私,无私情,无偏向。秋:凋零的时期。
黄州①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②,迁流还叹学齐优③。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④!【注】①黄州:今湖北黄冈。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当时作者西行入蜀,舟过黄州,见前代遗迹,念时势艰危,叹英雄已矣,无限感慨油然而生。②楚囚:本...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同时慨叹朝廷不思北伐,自己无法像孙权一样建立一番功业。而陆游“生子何须似孙仲谋”是借景感事言志。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此...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
颔联“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英雄 恨“展现了自己虚度岁月,一事无成、 壮志未酬之 恨。 颈联“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蜀地离 家遥远,思乡之情更甚,还抒发了韶华易逝、 壮志 难酬之恨,白发渐多。 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诗人写 了孙权的典故。 孙权作为君王...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 “英雄”,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用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情感激愤不平。 【解析】 【分析】 (1)本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 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 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于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语出《左传》,本指楚国战俘,后借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语出《史记·乐书》:“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司马贞《索隐》云:“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遂容于鲁而去也。”③仲谋,...
(2)“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意为江水之声也不能吞没英雄的悔恨,上天不徇私情,只是按时让草木枯荣,任时间流逝。前半句以“江声不尽”类比“英雄恨”,借景抒情,极言诗人内心悔恨深长;后半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由此,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3)“生子何须似仲谋...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③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见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1)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