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
一般地说,凡是远游的人都可称为游子,辛弃疾是从山东来到江南的,当然是游子了。 如果说上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寓情的话,那么“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就是直抒胸臆了。“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②书生万户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钧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
辛弃疾在这句诗中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他“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代表了他曾经的抱负和理想;“栏杆拍遍”表现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无人会,登临意”则抒发了他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与《青玉案·元夕》中的意象形成了对比。一方面,词中描绘了元...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考查知识点:默写思路分析与延伸:译文: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断鸿,鸿是大雁,我们现在还常说鸿雁!大雁都是成群活动的,断鸿是离开了雁群的大雁,这里比喻作者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江南游子,辛弃疾是山东人,这时候是逃难到南方,所以是游子,是江南游子。吴钩是一种武器...
上阕,“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词人笔下寥廓的天空、悠悠的江水、高耸的山峰、楼头的落日、哀鸣的断鸿,抒发的他内心悲凉、忧愁和愤恨的情绪。而下阕,主要运用张翰弃官归乡,...
他本来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但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他只能登危楼望长安,热泪横流。 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节选) ⑦谁又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
书名“把栏杆拍遍”是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中的词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其实既是对辛弃疾形象的一种生动描绘,也体现了梁衡老师对辛弃疾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我看来,梁衡老师的这本《把栏杆拍遍》的文学性是独一无二的,正如辛弃疾的文风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