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汉献帝与魏元帝这类前朝末帝,大抵可以维持“二王三恪”的宾礼待遇而得到善终。不过自刘宋开始,禅让之君往往不免于死亡,这应该是曹丕未能预料到的。本文想通过对汉魏禅代的分析,探究其幕后逻辑。鉴于该事件涉及因素众多,难以穷尽,因此择要论述。本文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禅代的准备期;其二是禅代的...
延康元年十月,曹丕践阼称帝,汉魏禅代。在半年有余筹备、运作过程中, 曹魏朝廷通过东汉时期盛行的祥瑞、谶纬、星象等学说论证曹魏代汉、曹丕践阼之政治合法性。解释清楚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祥瑞、谶纬、星象等诸事的确切含义,不仅有助于理解汉末士人的政治观念,还可以深刻领会传统神秘主义学说中的取象方法。 一、郡国奏报...
其一是禅代的准备期;其二是禅代的执行期;其三是“谶纬符命”在禅代事件中的作用。 本文共7400字,阅读需15分钟 ①曹操的奠基与汉魏禅代的准备期 汉魏禅代工程,自延康元年(220)正式启动至结束,前后不过二十六日。不过它的奠基时间却极长,东汉建安时代的二十五年时间(196-220),均可以视作汉魏禅代的准备期。 以下...
重头戏是汉献帝的"禅让诏书"。这道诏书简直是一部政治喜剧:堂堂天子,写得跟个卑微的臣子一样,央求曹丕接管江山。可笑的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哪里是真心禅让,分明是政治逼迫!最骚的是,曹丕竟然用"天命""谶纬"这套忽悠老百姓。他愣是把一场赤裸裸的政变,包装成了"顺应天意"的正统仪式。短短26天,一个...
现在祥瑞和功绩都有了,曹丕的最后一步就是制造舆论,为禅代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虽然当时东汉朝廷已经衰微到了极点,但它毕竟是合法政府,魏王国想取代汉朝在法理上是说不通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曹丕采取的办法就是从历史中寻找先例,跟刘备称王时做法一样。
揭秘汉魏禅代的个中奥妙 作者:握中悬璧 曹丕在顺利继位后,国势日趋稳定,改朝换代这一终极大事也就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众所周知,古代的改朝换代分为两种,一种是暴力革命,比如武王伐纣;另一种则是通过禅让这一相对和平的手段过渡权力,比如王莽篡汉,以及今天要讲的曹魏代汉。事实上,曹魏是通过禅让取得政权这一说法...
汉魏禅代被视为中国信史记载中首次以“和平手段”完成朝代更迭的成功案例,它涉及政治思想、礼仪制度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可供效法的经典教程。曹丕篡汉的实践期,曹丕表现得大义凛然,假惺惺地斥责李伏,同时自谦为“薄德之人”,但同时,曹丕也将李伏进献的图谶“示外”,借此观察臣僚的反映。汉...
赤壁之战后,曹氏家族面临着继续谋求军事统一,还是先行实施汉魏禅代的选择,曹氏立嗣之争正是这种分歧的体现。曹丕篡汉后,曹氏霸府转变为朝廷,战时体制的高度集权性受到了限制,曹氏的对外战争,也由代天子平叛变成了伐国,建安军戎诗逐渐失去了作为战时宣传工具的价值。...
于汉魏禅代之际,陈寿..华歆传魏国既建,为御史大夫。武帝纪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后汉书献帝纪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文帝纪注音袁宏后汉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领冀州牧。但凡
《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作者朱子彦)是秦汉三国史著名专家朱子彦教授的学术力作,深刻论述汉魏祥代这一王朝鼎革的主流形态,并就三国军事集团、政治人物、党争、政治文化等提出崭新的阐释,《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向读者展现别样的三国画卷。 作者简介 ··· 朱子彦,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