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以来,中原王朝在应对北方胡族的内迁时,并没有将先秦以来形成的为华夏人群所固守的传统“夷夏之防”理论作为制定和实施族群政策的绝对依据,而更多的是从其政权稳固和发展利益出发。同样,长期处于边缘、附属地位的胡族,也在不断挑战,甚至尝试打破传统“夷夏之防”理论的束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先秦两汉以...
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族,在文化上、社会经济上都在汉化,虽然深浅不同,也不是整齐划一,但表明了一种倾向,胡族与胡族之间的融合,将让位于胡汉之间的融合;以地域区分民族,将让位于以文化区分 (一)胡族的汉化 在文化方面,胡族上层的文化都很高。先看匈奴。 刘渊(元海〉。《晋书》一〇一《刘元海载记》略云: ...
不同的胡族拥有各自独特的臭味,如大蒜、脚气或葱花味等。随着胡族与汉人之间的通婚现象日益增多,少数汉人家族因融入胡族血统而面临通婚禁忌的困境。在汉人的通婚观念中,缺乏胡臭的家族往往避免与有胡臭的家族联姻。因此,一旦某个家族被染上胡臭,便很难再与有通婚禁忌的家庭结合,这导致狐臭在后代中的遗传难以消除...
1.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族表明了一种倾向,即胡族与胡族之间的融合将让位于胡汉之间的融合;以地域区分民族将让位于以文化区分民族。 2.在文化方面,胡族上层的文化都很高。匈奴刘氏的特点:好学、喜读经史;羯族石氏也在接受汉化,但汉文化水平较之匈奴要低一些;鲜卑慕容氏,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汉文化水平,他们建立的...
汉国(前赵)以单于台管领胡人,单于台下有左右单于辅,单于辅分主六夷部落;以皇帝管领汉人。皇帝之下有左右司隶,分主汉人编户。刘聪、刘曜等皆兼单于、皇帝于一身。胡与汉、部落与编户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二系统分开治理。一般说,胡族部落系统用于打仗,汉族编户系统用于耕织。这就叫胡汉分治。
中国社科院民族历史研究室主任彭丰文曾在文中评价道:“海外汉学界‘胡族汉化亡国论’深受近现代西方民族国家理论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民族性的片面强调、对草原游牧文化的片面美化和对汉文化的刻意贬低。这种论述脱离中国历史实际,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歧视和文化偏见。特别是其刻意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
腐败并不是汉化的必然结果,而“胡族汉化亡国论”则有着鲜明的民族歧视和文化偏见,有对游牧民族文化的片面而刻意的美化,和对汉文化的贬低。 汉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各个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 然而,近年来,置疑,批判,甚至否定汉化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胡族汉化亡国论”这样的论点。
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各族,在文化、社会经济上都在汉化,这表明了一种倾向,即胡族与胡族之间的融合将让位于胡汉之间的融合,以地域区分民族将让位于以文化区分民族。1.胡族的汉化 在文化方面,胡族上层的文化都很高。 匈奴:刘渊(五胡十六国中,前赵(亦称汉赵)的建立者)、刘和(刘渊长子,汉赵第二任皇帝)、刘宣(...
632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 by:北斗太玄国学 3377 一站汉化-古生物恐龙类 by:一站博物 1777 黄帝内经七篇大论简读版 by:自然张君 3868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七篇盡心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2951 汉化《如何与边缘者交谈》完 by:鞍山梁策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
代北尚贵戚即尚姓族、尚高官。山东和关中所尚,与代北接近。代北、山东、中都属于北方,其所尚是在孝文帝汉化政策实施以后形成的,故与南方所尚有异。南方所尚保持了汉魏以来虽重门第但不废弃人伦的传统。 参考文献:1、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2、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