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在东汉时期发挥作用。中郎将治所在西河美稷县,逐渐成为常设官职,初以遏制北匈奴为要务,后北匈奴衰落,则专门镇抚处理南匈奴事务。是东汉专职匈奴问题的军事首领。护乌桓校尉,边防主帅之一,持节主管乌桓军民之事,并兼领鲜卑。《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
针对西域与东北的边疆实际情况,两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护乌桓校尉以及使匈奴中郎将等特定的边疆管理机构和职官,同时允许其保留原有的社会组织及生活、生产习惯。这体现了汉朝民族管理的特点是() A. 恩威并施 B. 分而治之 C. 因俗而治 D. 顺时而变 相关知识点: ...
这些地方虽然汉朝统治力量都很弱,但是不可否认,汉朝都具备实际控制权,因此算是汉朝领土。
当然算啦,汉朝将位管汉地。
(2)匈奴中郎将。“呼韩邪单于归汉”后设置,主要负责往匈奴传达诏令、进行联系,协助南匈奴单于保卫汉朝北部边疆的安全。(3)护羌校尉。负责专门管理西北和西南边疆的西羌部族,处理羌人的词讼、探查羌人的动静。(4)护乌桓校尉。“霍去病北退匈奴”后设置,负责处理幽燕一带边疆少数民族事务。
公元94年七月,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同年,南匈奴逢侯单于率胡兵出塞叛乱,九月,刘肇以光禄勋邓鸿为主将,统帅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使匈奴中郎将杜崇征讨匈奴叛军。十一月,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候单于,冯柱遣兵追击复破之。公元96年五月,南匈奴右温禺...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存在的统一帝国,其“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汉朝对边疆地区大约有三种统治方式,一是设郡县直接管理,二是设属国间接管理,三是设都护、中郎将、校尉等对西域各部、匈奴、羌、乌桓、鲜卑各部进行管理。后二者都是羁縻统治,成为确保国家边地安宁的基本国策。
首先,东汉就没有护鲜卑校尉,管辖鲜卑和乌桓的统一归护乌桓校尉。护乌桓校尉驻地在哪儿呢,反正不是这...
汉朝收服匈奴 作者:中年维特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两年后,光武帝帮助南匈奴建立王庭,“诏遣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匈奴,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使者令单于伏拜受诏,单于顾望有顷,乃伏称臣。”此举缓和了汉匈之间的冲突,还让东汉在北部边界...
羌族由于受制于匈奴而不能直接与西汉发生过多的直接接触而使汉羌关系处于极其微弱的地位,因此西汉政府将西羌视为"匈奴右臂";而在汉匈关系上,由于匈奴不但控制了河渔的西羌,而且西汉东北部的鲜卑、乌桓亦在匈奴的统治之下,这就形成了匈奴自东北至西北对西汉三面夹击的形势,因此,匈奴在汉匈关系中亦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