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发现NicA2 v320结合NMM时,双分子速率常数达到4400 Ms,比野生型提高了157倍,表明NMM的结合对于v320突变体氧化速率的提升至关重要。同时记录了450nm下吸光值的变化,发现结合NMM的v320在450nm处的吸光值迅速升高,而结合NMM的野生型NicA2并无明显提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v320突变体氧化速率的提高(图3b和c)。NMM结...
然而,在碱性条件下,醛的反应活性远高于醇,容易过度氧化产生酸,醛选择性难以控制。近日,湖南大学王双印/邹雨芹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定向盐析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将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醛析出到气/液界面,并具有100%的选择性,而且很容易扩展到其他选择性氧化反应。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
摘要:西北大学(中国西安)李剑利课题组首次利用0D/2D V S -Zn 0.5 Cd 0.5 S/GO光催化级联反应实现对二甲苯类物质光驱动定向反应,突破了传统苄基有机转化方式。在理论计算模拟导引下,探究光催化氧化、还原协同反应及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机制,为该类物质定向合成提供了新途径。相关内容发表在 Advanced...
近日,山东大学程世博教授团队通过引入外加定向电场(OEEF),利用DFT计算发现OEEF可以连续、精准调控金属团簇的电子性质构建新型超原子,并且由OEEF引起的电子的定向迁移有利于形成反应的活性位点,显著提高低温CO氧化的效率。 该课题组选择Au19作为模型体系,发现一定强度的OEEF在保持团簇几何构型的基础上,可以明显的提升团簇...
答案: 英国生物化学家P.Mitchell于1961年提出解释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假说:化学渗透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内膜的里层向外层转移,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梯度,这种势能为氧化磷酸化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了ATP。化学渗透假说可以很好地说明线粒体内膜中电子传递、质子电化学梯...
(1)验证 Fe2+与 Cu2+氧化性强弱,发生反应Fe+Cu2+==Fe2++Cu, 由此反应确定所用装置及正极的电极反应。当导线中通过 0.4 mol 电子时,负极Fe失电子生成Fe2+,质量减轻,正极Cu2+得电子生成Cu,质量增加,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两电极质量变化之和。 (2)OH-带负电性,应向负极移动,由此确定A 电极为负极,CH4在碱...
【解析】(1)氢气作还原剂,失电子,是负极,X极为电池的负极,OH—向负极作定向移动,O2得电子,Y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2H2O+4e-=4OH-,电路中每转移0.2mol电子,标准状况下正极上消耗气体的体积是0.2mol×22.4L·mol-1/4 =1.12L。(2)为了验证Fe3 +与Cu2+氧化性强弱,既能产生电流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解答解:原电池中,外电路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内电路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形成了闭合回路,产生了电流, 所以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 ...
反确发儿第铝热反应可用于定向爆破,写出铝和四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确发儿第.反确发儿第利用金属活泼性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写出工业制铝的化学方程式反确发儿第.反
1外接电源或负载情性电极情性电极溶液c(H)2.0mol/L阴离于为SO.高于的颜色为:V蒙色,V”绿色VO蓝色.VO'量色交换膜(只许H通过]反应原理全钒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H+的作用是参与正极反应,并通过交换膜定向移动使右槽溶液保持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