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 一、基本原理 前面介绍的各种存储管理中,供用户使用的逻辑地址都是连续的,用户在编制大型程序时就会感到不方便。一个实际的程序往往是由若干段组成的,例如一个主程序段、若干子程序段、若干数据段和工作区段组成,如图3.22所示。 每个段都具有完整的逻辑意义,因此都可以独立编程,且给每个...
段式存储是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存储管理技术,它将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划分为多个不同大小的段,每个段包含了一组相关的逻辑地址。段式存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更灵活的内存分配和管理方式,以满足不同程序的需求。 在段式存储中,每个段都有自己的基址和长度信息。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段号和段内偏移量。段号用于标识所在...
简单来说,段式存储管理是将页式存储组织的页大小设置为不固定。 因为程序一般都是由主程序、子程序、堆栈等元素组成,每一段都有自己独立的作用,我们不能去断章取义,所以将一段作为单位存储在内存中,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就是段式存储。 每个作业都由独立段组成,可以给段做个编号,即逻辑地址从 0 开始编号。
一、段式存储管理 1、分段 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分段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名)和段内地址(段内偏移量...
段式存储: 段式存储: 按用户作业中的自然段来划分逻辑空间,然后调入内存,段的长度可以不一样。 对于段表中的基址就是段的起始地址。 逻辑地址=段号+段内偏移量(段内偏移量不能超过段长,否则为非法段地址) 段式存储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多道程序共享内存,各段程序修改互不影响 ...
段的切换需要更新段表。对硬件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为段分配不同的存储权限。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 段的合并操作相对复杂。支持多任务环境下的段隔离。能够更好地适应程序的变化。段式存储管理有利于模块化编程。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内存分配更加灵活多样。段的移动操作较为繁琐。可以针对不同段进行...
虚拟存储器·页式·段式·段页式 主存和辅存共同构成了虚拟存储器,在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共同管理下工作。对于程序员而言,虚拟存储器是透明的,将主存和辅存的地址空间统一编址 用户编程允许涉及的地址称为虚地址或逻辑地址,虚拟地址对应的是存储空间称为虚拟空间 实际的主存单元地址称为实地址或物理地址,实地址对应的...
段式存储管理和页式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两种常见的内存管理技术,它们在物理内存的分配和管理上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对这两种存储管理技术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一、基本概念 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是一种将程序的逻辑结构划分为若干个逻辑段,然后将这些逻辑段映射到物理内存中的存储管理技术。每个逻辑段都有...
一、段式存储管理 1、分段 进程的地址空间: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分段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名)和段内地址(段内偏移量...
解析:在段式存储管理中,内存空间被动态地划分为若干个长度不相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称作一个物理段:逻辑上连续的段在内存不一定连续存放;大型程序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模块组成。若一次装入内存,那将消耗大量时间和空间,因此,各段的链接采用动态链接方式。选项A、C、 D所述均错误。用户程序按逻辑上有完整意义的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