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忠介绍,1998年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与某旅游公司捆绑上市。“这明显是违背文物保护法的”。当时作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如坐针毡。为了保护好莫高窟,樊锦诗找出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此为准绳,多次向有关方面反应,慷慨陈词,保住了莫高窟。2014年年底,地方...
樊锦诗老师曾经说过:“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的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的事业。”最近根据她的真实经历改编创作的电影《吾爱敦煌》上映了,这部电影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有“敦煌的女儿”之称的樊锦诗老师坚守大漠、守护莫高窟60年的故事。樊老师倾其一生...
打这儿以后呀,和尚、画画的师傅、做生意的人都聚集到敦煌啦,从皇家的亲戚、有势力的大家族、当官的贵人,到搬到敦煌的普通老百姓,在这儿频繁地开凿洞窟呢,历经上千年的努力营造,从啥都没有,从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变成了到处是佛像的国度啦。我之前见过莫高窟的佛光嘞。那是 1995 年夏天一个雨后的傍晚,因为...
60多年来,樊锦诗孜孜不倦,排除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干扰,带领莫高窟人运用考古学方法,对敦煌石窟进行考古分期排年,使莫高窟大部分洞窟的年代逐渐明确;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调查研究,完成了《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这些开创性的成果对今天的石窟考古研究具有示范意义。该报告以莫高窟...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7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再读樊锦诗——回望她陪伴莫高窟的六十年》的报道。六十年一甲子。在敦煌莫高窟,85岁的樊锦诗已工作整整60年。人们都知道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事迹感人、荣誉等身,但她反复说,她没有三头六臂,只是尽了职责,陪了莫高窟一程。“国家把这么重要的...
▲樊锦诗(右一)在莫高窟第八十五窟壁画修复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 ▲1963年的樊锦诗。(敦煌研究院供图) 六十年一甲子。在敦煌莫高窟,85岁的樊锦诗已工作整整60年。 人们都知道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事迹感人、荣誉等身,但她反复说,她没有三头六臂,只是尽了职责,陪了莫高窟一程。“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遗产交给我...
“樊院长个头不高,但视野非常开阔。也正是常年在敦煌研究院领导岗位上,她对敦煌学有了更广阔的认识,对石窟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敦煌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设计。”荣新江说。 1985年至1986年,敦煌莫高窟开展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樊锦诗是申遗负责人。
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有“敦煌女儿”之称的樊锦诗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从1963年到2023年,生在北京、长在上海的杭州人樊锦诗,在西北戈壁滩上守护莫高窟,飞沙走石、黄土漫天不改初衷,整整60年。 从明眸皓齿的青春少女,到满头白发的耄耋老人,她“择一事、爱一人、终...
2023年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图为樊锦诗展示嘉宾赠送的作品。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摄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文物保护首席专家内维尔·阿根纽是樊锦诗的挚友,因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他们的友谊延续了35年。内维尔·阿根纽通过视频回忆着双方保护机构合作展开的遗址保护工作、举办的壁画保护...
殿堂窟 西魏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 这是古代的贵族、皇帝建筑里头的一个帐,只有他们才能享受这个。所以中国这个建筑,刚才看了受印度影响,这回马上逐渐地就中国化了,这个是什么时候呢?6世纪中,就这样的中国式的殿堂出来了。这个是佛坛窟,这大家去过佛教寺庙更可以看到这个情况,这是五代的,佛菩萨这些都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