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①,每年三日作千秋②。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注】①勤政楼:唐玄宗于天宝年以前的开元年间修建,有激励自己勤于朝政的用意。②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
王诗——每年勤政楼前,长安百姓大宴三日,为玄宗庆生。勤政楼上,玄宗与百官欢宴,每年都赏赐百匹飞龙舞马。似乎整个大唐都为玄宗庆生。渲染了千秋节的热闹。每年都有新的飞龙舞马赏赐百官,但是那些曾经享受过崇高荣誉的飞龙舞马却风光不再,但是听着远处宴会的音乐也会举头祈盼。王诗借飞龙舞马举头的细节,写出...
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注】 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 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 飞龙,...
(1)通过对两首诗内容的了解,两首诗中寄寓鉴戒之意且都写到的是勤政楼和千秋节。(2)王诗后两句“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以马圈里的老马接受舞蹈训练,因此一听到音乐就要举头起舞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具体揭露了祝寿活动的穷奢极欲和挖空心思。属于叙事抒情,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 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 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
楼前 过勤政楼13浏览得到宽恕的鱼 关注情感不同:D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2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写法不同:0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2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意...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
其次,在写作手法上,杜牧也写得极具特色,前两句写今日之衰败,其实正是衬托和缅怀了昔日的兴盛;后两句写今日紫苔之兴盛,其实更加衬托了今日勤政楼之衰败和唐王朝的衰落。在这一衰一盛、一盛一衰的对比中,给人以无穷的余味。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过勤政楼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②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