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堡与世外桃源 联想到《桃花源记》,我曾猜测它描绘的或许是一个坞堡。这一猜测竟与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观点不谋而合。陈寅恪在1936年发表的《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经过深入考证,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真实的桃花源可能位于西北的弘农或上洛(商洛)地区,而非传统的江南武陵。他进一步指出,《桃花源记...
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最著名的坞堡王国,那就是与唐恩怨两百年的吐蕃军事帝国,吐蕃是一个部族的结合体,因为青藏高原的人口密度,以及当时频繁的部族战争,基本上是不筑城的,守御依靠的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坞堡”,通过大昭寺,我们能看到吐蕃坞堡依山而建,“寺庙”(佛教或苯教),宫殿居于高处,碉楼四散,高度与阶级一起降低...
这些流民所建立的村落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坞堡,这是一些豪族、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的大型民间自治体。《桃花源记》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反映出“桃花源”特点:村落经过统一规划,说明是流民新建的村庄,而不是土著发展出的自然村;同时,土地集中,大家一起劳...
五胡十六国时期,由汉人建立的政权、自卫的坞堡以及东晋王朝,都是汉民族建立的“桃花源”。它们在那个动荡时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为汉族人民提供了安全、文化传承和希望。这些存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延续。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族政权、坞堡和东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特殊而珍贵的存在,它们代表了汉族人...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族建立的具备“桃花源”之地,应当包括三种类型:汉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北地汉民为自保建立的坞堡,以及南方江东建立的东晋王朝。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族政权 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经历五胡十六国时期,其间建立了不少汉族的政权,兼具部分所谓“桃花源”性质,主要有前凉、北燕、西凉和冉魏等。
[百家讲坛]陈寅恪先生认为桃花源中人生活在坞堡中 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41222 汉武时代 2 建元新政 《百家讲坛》 20241221 汉武时代 1 少年天子 《百家讲坛》 20241220 苏门四学士——秦观 6 婉约词宗伤心人 《百家讲坛》 20241219 苏门四学士——秦观 5 高开低走出京师 《百家讲坛》 20241218 苏门...
在南北朝,由人口的流动迁徙问题,又牵涉当时社会兴行的坞壁自守现象,由这一现象又触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陈寅恪“从《桃花源记》谈到坞堡问题,更为一个历史上不朽的发现”。 传诵千古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是“永嘉之乱”以后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
地理条件太苛刻,能有幸成为桃花源的坞堡是少数中的少数,被攻破的是少数,在马尔萨斯灾难中自我瓦解和崩溃是绝大多数,形成坞堡还需要基层民众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汉末魏晋的北方民众尚能结社自保,明末清初的北方民众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运气了。 ...
全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坞堡聚落的农业生产状况错原文第一段为系统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中原地区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并无虚构错原文第二段为指出桃花源记是以西晋北方坞堡聚落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再以理想化加工写成这是中原士民应对战乱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