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雅对《杨卫《从圆明园到宋庄(下)》》发表的评论:谢谢杨卫作为一名见证从圆明园到宋庄,众多当代艺术家发展变迁的历史的框架和脉络,特别宝贵。
杨卫老师在梨花公社给大家分享《从圆明园到宋庄》,精彩不容错过! 音频列表 1 杨卫《从圆明园到宋庄(下)》 310 2020-05 2 杨卫《从圆明园到宋庄(上)》 452 2020-05 3 唐傑《建筑界的“女魔头”—— 扎哈·哈迪德》 388 2020-04 4 苏容《在斯里兰卡遇见“地方神明”—— 巴瓦》 ...
批评家杨卫 2012-7-13 12:16 来自关联博客 走进宋庄 O网页链接 û收藏 127 22 ñ1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相关推荐 e刷新 +关注 解说七老爷 05月22日 23:50 专业团队!倒立洗头挑战!!自己立的FLAG, 含着泪也要做出来…这波下去奇怪的表情包又要变多了感谢好兄弟@折腾5号...
批评家杨卫 18-09-4 18:02 来自iPhone客户端 圆明园时期的老友、宋庄艺术家张民强于今晨仙逝,据说是因为在车里睡觉没熄火,二痒化碳排放不出中毒所致。太突然了!太遗憾了!也太可惜了!民强是个好人,与他交往的数年间,只听他说过别人好话,从没听他说过别人的不是。在纷扰的人间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不易…...
本文作者杨卫是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他完整经历了圆明园画家村时期和宋庄时期艺术江湖的变迁与兴衰。这篇他亲历的文字,是一个时代的重要记忆。对于要了解圆明园画家村,更主要是宋庄的兴衰,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半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了。 本文刊发时原名《亲历宋庄兴衰》,考虑到内文也有较大篇幅涉及圆明园画家村,故...
那天我看栗宪庭还发了信息到朋友圈,说宋庄先前的领导是卖土地吸引自由艺术家,后来的领导又改变主意,变成了引进画院,再后来的领导则干脆是拆房子了。这是中国的问题,根本问题是政策不连续,艺术家是无辜的,不能因此而指责艺术家。 沈敬东工作室被拆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多艺术家的关注,是因为它牵扯到整个宋庄艺术家的...
随着他们这一行人的入住,稍后不久,从“圆明园画家村”又搬来了王强、王秋人、马子恒、杨少斌、张明强、陈光武、刘枫桦、姚俊忠、邵逸农、鹿林等人,再加上陆续从别处迁入宋庄的任戎、张国龙、左小诅咒等,宋庄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家聚集地已经初具规模。自此,“宋庄艺术区”也就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方力钧在作品前 ...
我曾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提过,宋庄艺术家群落的产生,起源于一次文化撤退,属于被逼无奈。但历史就是这样,往往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一个又一个的风回路转。宋庄艺术家群落得以幸存且能够壮大成今天的规模,完全是得益于当地政府的保护,而这个保护伞的背后则是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原则。回到我的前文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大...
杨卫《从圆明园到宋庄(下)》 2020-05-03 19:24:4746:23 310 所属专辑:梨花公社|艺术客厅|中国美术史|西方艺术史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杨卫老师在梨花公社给大家分享《从圆明园到宋庄》,精彩不容错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音频列表...
我第一次到宋庄,是1996年春节。记得那时是受批评家栗宪庭之邀,与另外几位滞留在北京的“盲流艺术家”,一起去老栗在宋庄刚刚收拾出来的“新房”过年。说起老栗在宋庄的那处“新房”,原本是当地村民荒废多时的一个农家小院,艺术家和刘炜为了报答老栗的提携之恩,合伙将其购买下来赠予老栗,也就将老栗引到了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