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
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怨恨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
于是,李煜在最后发出了深长的一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忧愁与悲伤绵绵不尽,就像滔滔江水一样永远向东流。这一叹,似乎是为“林花谢了春红”而发,似乎又是为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而发。然而细细品味似乎又不止于此。那与江水共滔滔的忧怨心绪,似乎还有更加深广而悠远的意味。它似乎是面对...
而这种对未来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是李煜词中常见的情感基调,也是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验。最后一句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充满了遗憾和悔恨,就像那东流的水一样,永不停歇。这一句诗中的“水长东”三个字,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诠释。它告诉我们,人生中的遗憾和悔...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是个伤心人,他拥有一切,却也什么都不曾真正拥有。纵然他的文字再过多情,我们所能读到的总是那么一种“我不爱世人,世人也别来爱我”的心境。他本没什么凌霄之志,虽是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却不爱政事、无心争权。李煜自号着“钟峰隐者”“莲峰居士”...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如何从文学角度去评价李煜的这首词?“知其人,论其诗”无疑是优化方案与选择,这也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去了解作者,了解李煜前后期生活现状的变化,尤其是对词人的心理变化也要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
胭脂泪③,相留醉,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释】①李煜:南唐后主。南唐灭亡,李煜被俘。此词作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②春红:春天的花朵。③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样子。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名师点拨词人通过描绘...
于是,李煜在最后发出了深长的一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生的忧愁与悲伤绵绵不尽,就像滔滔江水一样永远向东流。这一叹,似乎是面对整个人生的悲剧性而发,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大自然的无情、面对命运的无奈,都包含在其中,从而引发人们内心深深的共鸣。通过这首《相见欢》,我们可以看到,经历过家国...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后一句,以水喻情,将人生的遗憾与悔恨比作那永不停息的江水,向东流去,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既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遗憾的深深感叹,也展现了他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词的下片以江水喻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人生无常的深深无奈与感慨。整首词语言清丽含蓄,情感...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留 一作: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