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着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朱熹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世人尊称其朱子。他一生致力于著述讲学。著作等身,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其晚年花了很长时间、投入...
清代学者张伯行,更是把《小学》和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等同看待:“孔子以前,大学未有书,自孔子作之,而入德之门在是矣。朱子以前,小学未有书,自朱子述之,而做人样子在是矣。” 在他看来,读孔子之书,应该以《大学》为统宗;而读朱熹的书,则应该以《小学》为基本。他所辑录的《小学辑说》,辑录宋元明清...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刘清之(1134—1190),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字子澄,世称静春先生。 朱熹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
《小学》原文及翻译 《⼩学》原⽂及翻译 《⼩学》由朱熹编纂,其核⼼内容是教育⼉童如何处事待⼈,如何孝顺⽗母,如何尊敬长辈,下⾯就是⼩编整理的《⼩学》原⽂及翻译,⼀起来看⼀下吧。《⼩学》原⽂及翻译篇1 杨⽒之⼦ 原⽂:梁国杨⽒⼦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
朱熹《小学》原文及译文(节选) 原文: 立教之方,其目有八: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曰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曰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行,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 教育的方法,其条目有八个方面:一是洒...
答案:C解析:朱熹关于教学内容的主张,是把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他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古之为教者,有小子之学,有大人之学。”这个分段,是以年龄和智力发展为准的。因此在学习内容和培养要求上,也有所不同。两个阶段对于人的成长,分别有其意义和作用,然后又是有机联系的。朱熹认为,八岁...
这篇文章是朱先生(朱熹)对《小学》这部书写的题辞。所谓题辞,也就是写在一部书开篇的话语,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与总结。作者从十个方面,对全书主旨做了概括: 一、肯定人人固有仁义礼智的人性,且这个人性来自于上天的元亨利贞的天道,提出了天人感应的观点; ...
朱熹《小学》译文 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骧 古人自入小学时,已自知许多事了;至入大学时,只要做此工夫。今人全未曾知此。古人只去心上理会,至去治天下,皆自心中流出。今人只去事上理会。 泳 ...
一、我要注译朱熹《小学》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部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小学读本。所谓可读性,是希望没有太多古文基础的一般读者借助译文,也能够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朱熹所编纂之《小学》“杂取经传中论幼仪者,分类条系而以史事广之”(《四库提要》),虽然主要...
答: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了两者不同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具体论述如下: 1小学教育阶段: 3~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十分重视这个阶段的教育,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柸璞”;他提出以“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