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
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
《量刑指导意见》对量刑的指导原则、量刑的基本方法、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常见犯罪的量刑等作了原则性规定。各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要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实用、符合司法实际的原则要求,共同研究制定《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重点细化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常见犯罪的量刑以及、的适用,确保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量刑和量刑建议工作,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强量刑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通知的形式联合印发了《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21〕21号),并从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全面实施。《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最新(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法发[2021]21号)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法发[2021]21号,2021年7月1日起实施 为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法发〔2021〕21号 规范量刑活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强量刑的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量刑活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强量刑公开性,实现量刑公正,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等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21年6月16日发布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以下是对该指导意见的详细解读: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该指导意见首先明确了量刑的基本原则,即在决定犯罪分子刑罚时,应依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这一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相吻合。法...
一、量刑的指导原则 (一)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二)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