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3月20日起施行。《解释》共29条,根据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重点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仿冒混淆、虚假宣传、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作出了细化规定。
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为此,知产前沿特别邀请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伟君针对本次解释征求意见稿做以解读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全文整理如下。 一、...
2022年3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虚假宣传行为认定进行了细化规定。经营者在商业宣传过程中,提供不真实的商品相关信息,欺骗、误导相关公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虚假的商业宣传。同时明确了“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认定的规定。该规定的颁布实施旨在...
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为此,知产前沿特别邀请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伟君针对本次解释征求意见稿做以解读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全文整理如下。 一、...
如果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解释中把制止仿冒的对象界定为“标识”,可能会导致各级人民法院在适用相关规定的时候会从“标识”一词的字面含义出发,把那些看起来不像“标识”的被仿冒的对象(如,商品风格、产品外观、包装颜色、标语广告等)排除在外,从而影响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