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00:20 老子为何写 道德经?道 并非老子首先发现,可追溯到 伏羲氏。
【清华大学】国学《道德经》讲座 (全81讲)曾仕强。 曾仕强教授经典讲座:《道德经》中老子的人生智慧 第五讲 曾仕强教授经典讲座:《道德经》中老子的人生智慧 第五讲。 曾仕强教授经典讲座:《道德经》中老子的人生智慧 第三讲 曾仕强教授经典讲座:《道德经》中老子的人生智慧 第三讲。 曾仕强:一次讲座下面有人打瞌...
2.37道:宇宙万象 常道:恒定的道理(我一直以为是不寻常的道理) 名:名称 常名:没有局限性的名号(万物的自性) 阴阳易之门 无名天地之始:始:开端 有名万物之母:化生万物的动力 常无:要常常站在无的立场上想事情 观:透过精神来体验(见:眼睛来看)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有和无是相对待的。 玄同:站在高层看...
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咎:受到责难 欲得:想,贪得无厌) 故知足之足 (返本归真,出生的时候状态) 常足矣(常:①常常②正常③常态) 引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真正的帝王学就是道德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同样是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大概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身上,你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 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把它宣扬出来。
反者,很多人都以为这件事情,或者这个人这个物,哦我全懂了,我知道了,那么这种人就是病。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修道的人永远无知,所以境界自然对比下来比不修道的人高。 而知不知,从客观来看,是一种理智,一种正常的态度。 也很符合天道。 修道的人不求人知,他不觉得到处觉得他很了不起,他不随时教训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可以说出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无名”,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名”,万物产生之初的命名...
曾公仕强《道德经》讲座系列 81集全 看视频还是比自己读,理解的透彻,曾公解释的到位 真理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