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存在尺度不一、处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大量不应无效的合同被认定无效。笔者认为,当前对合同效力认定的标准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一兜底条款的规定可以认为是对无效合同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判断一个合同是否有效的法定标准。 这里如何把握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规范意旨是正确认定无...
法国法认为“如不能认定不是无效,可以认定有效”,此规则可以作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的借鉴。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合同违反某强制性规定无效,合同才能被认定为无效,否则,一概不无效,此即所谓“法不设责即豁免”。对于一份已经成立的合同,只要合同中不存在阻却合法有效的法定事由,该合同就应依法认定为有效。这样既...
根据相关规定,合同部分无效或者部分有效的法定情形主要有三种:一是《民法典》第506条规定的免责条款无效...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该规定采取了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认定区分效力性强制性规范和管理性强制性规范的态度。 特别提示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
在这种情况下,买卖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 3.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欺诈:当事人一方采用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手段,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达成买卖合同; (2)胁迫:当事人一方以威胁或者暴力手段,迫使对方达成买卖合同; (3)乘人之危:当事人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困境,...
一、合同无效的认定依据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解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其订立的合同无法体现真实意思,故被认定为无效。2.虚假意思...
因此,有必要研究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协议无效认定中的适用,探索行政协议无效认定的裁判规则,为统一司法审查提供有效的实现路径。一、行政法律规范与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协议无效认定中适用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五年裁判文书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描绘出行政法律规范与民事法律规范在行政协议无效认定司法审查中的适用情况:其一...
一、合同无效的常见情形1. 合同主体不适格: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2. 意思表示不真实:如欺诈、胁迫等情况下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3. 恶意串通: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时,可能被认定为无效。4. 违反法律法规:如违反国家强制性法律法规的合同可...
那么,违背上述任一要件都可以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行为。第一是行为人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法典规定。18周岁以上为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的实施民事行为。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但是已经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也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已满8周岁,不...
行政协议是否无效,是行政协议案件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行政协议既然具有行政性,对行政协议效力的审查应当完全适用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准,即存在缔约机关没有法定职权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就应认定为无效协议。但是,由于行政协议兼具行政性与合同性的双重特点,与一般行政行为应有所区别,而关注这种区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