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用栝楼根主要见于6个方证,本期和大家一起通过这些方证来体会其药用特点。 药物基本知识 栝楼根(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根,《神农本草经》称栝楼根、地蒌;《图经本草》称白药;《雷公炮炙论》称天花粉、蒌根;《中药志》称天花粉、...
叶橘泉(1896-1989) ,“方证药证”学说倡导者、实践者,杰出的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一级教授。 叶橘泉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方证学”的概念,此后他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
中医有很多流派,目前接触到最容易上手的是方证学派(不限于经方),从普适性方面来说,方证学派是最容易推广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作为中医普适性教育的主力军,在现有方剂学基础上扩展方证学。 而对于内科学等临床教材,应该改变以往——一个病对应三四个证形——这种根本不符合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应该从疾病自身的共性出发...
《方证学习精义 伤寒阔眉》内容简介:中医学作为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它的基本条件是将某一特殊对象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从中揭示出一定的客观规律.而任何人依据其确切无误的概念——方证,运用于临床,都能够得到相同的可重复性的效果。所谓方证,就是方剂的适应证,更确切的说,是方剂适应证的主证...
比如桂枝汤的方证有“脉浮缓,恶寒发热自汗出”和“脏无他病,脉浮,时自汗出”等,临床上碰到具有这些方证的患者,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一个桂枝汤证,再与其他相近方证稍作鉴别(如玉屏风散证),确定以后,就可以把桂枝汤写上去。 四、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中医学也是如此,不管你理论如何自洽,临床检验才是检理论...
【探讨方剂丨方剂学的八个层面2:方证】何谓方剂?我们将分别从以下八个层面来认识:方药、方证、方法、方向、方剂、剂型、汤头、方案。今天,我们讲第二个层面——方证。所谓方证,就是什么病证用什么方,这是中医的一个基本思维。比如,看到“口苦、咽干、目眩”,我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小柴胡汤证,于是用小柴胡汤;...
《图解仲景方证学:仲景方证解读与应用》是张长恩教授晚年的力作,将《中国汤液方证》与《中国汤液方证续》有机结合,并使其趋之完善。其师父、经方大师胡希恕曾说:“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张长恩教授数十年来潜心研究仲景学说、精研方证,并根据自己卓越的临床疗效,与立体、全方位的科学方法相结合,终于以图解、公式等...
方证,是经方学术理论当中最常提到的一个名词。方就是方剂,证就是证候。一个方,由两味以上的药组成,所谓“单味为药,两味成方”,三味以上的配伍称为“复方”。证是由两个以上的症状所组成,又叫作“症状群”。 经方治病,强调方和证的病机相对应,是达到“方证相应”标准的基础。这是临床辨证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方证相对”学说否定病机理论,从某种程度说,即回到中医学还未形成理论医学之前的“经验医学”,是中医学的倒退。 ?“方证相对”学说是在彻底否定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的...
方证学习小妙招第1期 导读 快速掌握方证,须对方证的症状反应群,进行敏感度训练。 操作方法:首先把方证条文中的症状反应群摘取,然后将症状反应群进行分类罗列,闲暇之余可以进行阅读分析,减少阅读条文之苦,集中精力进行症状反应群的敏感练习。 本公众号将连载直至所有方证全部刊登完毕,籍此机会向大家展示经方学习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