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确的是,认缴制并不等同于只认不缴。它仅允许公司在登记注册时不必立即缴纳全部认缴资本,但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自行约定认缴期限。如果公司经营出现异常,监管部门将要求在注册资本范围内承担出资责任,即使未到达约定的认缴期限。这次公司法修订草案对认缴制度进行了重大修改,之前的认缴制度中,认缴期限由公司章程自行...
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或者已到期债权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已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提前缴纳出资。划重点:尽管公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在五年内缴足认缴的出资额,但如果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或者债权人有权要求股东提前缴纳出资。3、股东可以查阅会计凭证 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
第四十七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股东出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自此,注册资本经历了“实缴——认缴—...
而新修订后的公司法明确,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5年内缴足。同时规定,新公司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本法规定期限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逐步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此调...
如果未出资到位对于债务人如何承担责任,为此,2023年7月即将实施的新公司法明文规定“全体股东必须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认缴的出资额”。如果到期未进行出资,法律后果您知道吗?仔细阅读一下对您会有帮助。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
一、认缴出资额需五年内缴足 公司法修订草案三审稿将在多个方面进行修改: 完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认缴出资额。 加强公司民主管理规定。 进一步强化股东权利保护。 强化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规范。
新《公司法》完善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1993年《公司法》以来的第六次修改,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将对我国4300多万家公司产生系统影响。...
一、《公司法》规定5年认缴期限的必要性 自2013年《公司法》修改国家全面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以来,有效解决了实缴登记制下市场准入资金门槛过高制约创业创新、注册资金闲置、虚假出资验资等突出问题。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提高了股东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资本登记交易成本,强化了公司主体责任,并...
全体股东只要首次出资额(初始实缴出资)达到注册资本20%,公司即可成立,其余出资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实缴期限例外延长为5年;最低注册资本统一降至人民币3万元。与之相配套,该法第81条对股份公司采取了认缴制与实缴制并存的双轨制:一是将发起设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修改为“在公司登记机关...
新《公司法》实施前已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在认缴期限内,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应对。 1.缴足出资。注册资金属于公司对外展示实力的门面之一,存量公司若经营正常、前景稳妥且股东有充裕资金,可首选逐步缴足出资。 2.减资。新《公司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