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期发表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102条禁用词,对六类(时政和社会生活类、法律法规类、民族宗教类,港澳台和领土、主权类,国际关系类)用词作出了新的规定。 某同学摘录了以下禁用词条: ①通稿报道中,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男神”“女神”等词汇,可...
2017年7月,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在2015年11月发布的《新华社在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45条禁用词、规范用语基础上,新增57条内容。根据材料,完成7~8题在港澳台和领土、主权类的新增内容中规定:“不得将台湾民众日常使用的汉语方言问南话称为“台语”...
1新华社公布的《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要求,在时政和社会生活类新闻信息报道中,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智障者”等词汇。这是因为每个公民享有( )A.政治权利和自由...
4新华社在《新闻阅评动态》第315期发表《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 ((x^2)/(x+0)-x)/1 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到处都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主权意识,请你用有关知识具体解读。新闻拾粹我的解读(1)在表述民族宗教类词语时,不得将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澳”等。(2)对有身体伤疾的...
新华社在《新闻阅评动态》第 315 期发表《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规定了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体现了人道主义和主权意识。新增的时政社会生活类词汇中强调,对国内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不使用“老板”。报道中一般不有意突出某一类型群体或某一种身份。如灾祸报道中,不使用“死难者中有...
1 2017年7月,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在国际关系类的新增内容中规定:“有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中,既包括一些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台方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英文称谓为 Chinese Taipei,中文译...
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规定,媒体报道中的禁用词主要涉及了五方面内容,分别是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法律类的禁用词,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以及国际关系类的禁用词。其中,社会
近年来“追星”活动中不按汉语规则而生造出的“玉米”“纲丝”“凉粉”等特殊词汇,我社报道中只能使用其本义,不能使用为表示“某明星的追崇者”的引申义。如果报道中因引用需要,无法回避这类词汇时,均应使用引号,并以括号加注,表明其实际内涵。 10.新闻媒体和网站应当禁用的38个不文明用语:装逼、草泥马、特么...
2017年7月19日,新华社发布《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中新增“某些污秽低俗网络用语以后禁止出现在新闻媒体网站中”这一条款。这是由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③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