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记录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选取一个能区分每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作为实体的唯一标识。 3、第三范式(3NF) 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
我们也叫做4NF。这个范式的设计我们需要先满足BC要求的前提要求。在4NF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在一个表内要消除掉多个多值情况。我们还是举个例子,如下表中存在多值的情况。 首先,上表的设计是符合BC范式的,但我们也能明显看到一个学生肯定会有多个兴趣爱好的情况,一个学生也会有多个家长。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个表调整成...
3、3NF(第三范式) 如果关系模型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以学生表(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为例,其中学生姓名无重名,所以该表有两个候选码(学号,课程号)和(姓名,课程号),故存在函数依赖:学号——>姓名,(学号,课程号)——>成绩,唯一的非主属性成绩对...
一、数据库的设计三范式,也就是数据库设计的三大原则(Normalization)是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过程,目的是消除冗余数据,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和数据查询的性能。它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1】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一列具有原子性,即每一列的数据都是不可分割的。例如,一个...
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在创建一个数据库的过程中,范化是将其转化为一些表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使从数据库得到的结果更加明确。这样可能使数据库产生重复数据,从而导致创建多余的表。范化是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关系以及定义所需的表和各表中的项目等这些...
第一范式要求所有域原子性,确保无重复域;第二范式要求非码属性完全依赖于候选码,确保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第三范式要求非主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确保属性不传递依赖于主属性,减少数据冗余。 数据库范式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范式(Normalization)是设计数据库的一种方法...
第三范式改进的地方: 1)数据冗余降低了 2) 删除某个系全部学生,这个系不会受影响,依然存在 3) 可以插入一个没有学生的院系 以上就是关于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的详细解释。
目录 收起 第一范式: 第二范式: 第三范式: 这一篇是写给自己的一个备忘录 第一范式: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在关系模型中,对于添加的一个规范要求,所有的域都应该是原子性的,即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而不能是集合,数组,记录等非原子数据项。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有多个值时,必须...
在创建一个数据库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一定的准则,这些准则被称为范式,从第一到第六共六个范式,一般数据库设计只要遵循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就足够了。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反之则是乱七八糟,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