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A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政者,正也。”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政就是端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为政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百姓也会按照他的旨意去做,为政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故表述正确。
孔子尤其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正其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 A. 以法治国 B. 为政以德 C. 隆礼重法 D. 无为而治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依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统治者要先端正自己,起到表率作用,这体现了孔子的为...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者,正也。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材料反映了其主张是为官应该清廉、注重修身立德。这是儒家孔子的主张。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 一、原文 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方面的事,孔子回答...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民行,上...
孔子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一观点给我们今天治国的启示是A.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要加强党政干部自身的道德建设C.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
同时,《论语·子路》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无需下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志去做;如果自身不端,即使下令,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自古以来,品德修养是从政为官的基本要求,为政者不正就会带来不好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
基本概念 关于“正”,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如下观点:“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为端正,无须下命令,百姓也会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