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胃痛,直取胃经的冲阳穴,历兑穴,强刺激,足部胃反射区,腹腔神经丛用补法。(关注公众号:苏州明灯针灸推拿,阅读更多中医推拿相关知识) 34、肠鸣腹胀,炙内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区腹腔神经丛,脾、肾、肝、胆结肠反射区。 35、胸痛,呼气吸气都痛,病因为生气所发,气会膻中,患者腹卧强口拨揉法强刺激承山穴至昆...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属胃经。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揉捏风池穴:颈椎病可以称之...
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3~15分钟。 21.二扇门穴 位置:手背中指根本节(中指掌指关节前方)两侧的凹陷处。 作用:发汗,退热,止喘。 手法:上下揉,即用食指、中指指腹按住穴位,上下揉动2~10分钟。发热的同时伴有汗多者,此穴不宜用。 22.合谷穴 位置...
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20暂时性失语揉通里穴心经气血要疏通 (失语)操作方法:揉通里穴和灵道穴,每个穴位2--3分钟即可。失语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风火痰浊肝阳上亢从而导致脑部筋脉失养、情志过激、脑部循环受阻,继而出现神志不清失语的症状。通里穴位于手腕横纹上1寸处的地方...
非常实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作者/张宇 注:以下内容均以左手为例讲述。 1.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呈一直线。 作用: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化热痰,退心火引起的发热等。此穴性凉,虚寒证者忌用。 手法:向心推,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10分钟。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24个穴位的常用歌诀,并了解它们的功效和按摩方法,帮助每个人实现全身放松的目标。1. 丹田三关随运动,增强体质又延年。按揉中脘调养脾,调和气血增活力。2. 湿疹顺循匙门经,合谷血痹效果强。按揉合谷治水肿,温经活血止疼痛。3. 风湿痛疗法在翳,太冲泄火抗炎症。按揉太冲有镇痛,活血...
按摩往往是循经取穴,只有掌握人体的各个穴位,对穴按摩,才能真正发挥保健按摩的效果。常见的按摩穴位主要有以下一些。 1.百会。百会位于头顶中央,是两耳尖直上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汇处,为督脉经穴位。 2.印堂。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是经外奇穴。 3.太阳。太阳位于眉尖和外眦之间,外移一指左右的凹陷处,为经外奇穴。
四、积食 宝宝睡不安稳,频繁翻身,口臭,肚子胀,大便酸臭。这种情况可以摩腹1-3min、揉板门1-3min、掐揉四横纹5遍、清大肠1-3min。如果宝宝睡眠不好,家长自己在家进行小儿推拿3-5次后,没有任何改善,还是建议先到专科医院就诊咨询,让医生帮助您一起查找引起孩子睡眠障碍的原因,如营养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
穴位按摩又称经穴推拿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运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腧穴,通过局部或穴位刺激,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邪扶正的目的。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滑利关节、强筋健骨、散寒止痛、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扶正祛邪,从而起到预防保健、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常用...
气海位于脐下一寸五分,为任脉穴位。 合谷 合谷位于第一和第二掌骨中间凹陷处,偏食指侧,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关元 关元位于脐下三寸,为任脉穴位。 肺俞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心俞 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