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蜂 [ duō fē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uō fēng ] 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琴操》曰:“尹吉甫,周卿也。子伯奇母早亡,吉甫更娶后妻,妻乃谮之于吉甫曰:‘伯奇见妾美,欲有邪心。’吉甫曰:...
拾尘掇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í chén duō fēng。意指疑似之间的现象最容易让人作出错误的判断,坏人也最容易利用这种捕风捉影之事进谗言施离间之计。拾尘: 《孔子家语》载孔子受厄于陈、蔡时,颜回因饭食中有尘土烟灰而先取而食之,被以为窃食而遭责问。掇蜂: 汉·蔡邕《琴操》载,尹吉甫之子伯奇...
词语掇蜂 拼音duō fēng注音ㄉㄨㄛㄈㄥ 解释1.《太平御览》卷九五○引汉刘向《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更多:https://www.bmcx.com/,母便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之,伯奇自死。"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
掇蜂谮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uō fēng zèn zǐ 。解释 指后妻诬子而终被夫诛杀的故事。出处 语本《琴操》:“尹吉甫子伯奇,母早亡,吉甫更娶后妻,乃谮之吉甫:‘曰伯奇见妾美欲有邪心。’吉甫曰:‘伯奇慈心,岂有此也。’妻曰:‘置妾空房中,君登楼察之。’妻乃取毒蜂缀衣领,令伯奇掇之。于...
历史典故> 掇蜂 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卷二十八晋陆机《君子行》:“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唐.李善注引《说苑》:“王国君,前母子伯奇,后母子伯封,兄弟相爱。后母欲其子为太子,言王曰:‘伯奇爱妾,王上台视之。’后母取蜂,除其毒,而置衣领之中,往过伯奇。奇往视,袖中杀蜂。王见,让伯奇(即赶走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天可度》一诗中写道:“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 其中引用了“掇蜂”的典故。 “掇蜂”是个相对冷僻的词语,典出于汉代学者刘向的著作《列女传》:“尹吉甫子伯奇至孝事后母……” 西周大臣尹吉甫的正妻生下大儿子伯奇,后来生病去世了,尹吉甫迎娶了年轻漂亮的小老婆。 尹吉甫的长子伯奇对...
古代诗文中多次提及“掇蜂”,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象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警示。唐代诗人李端在《杂歌》中写道:“伯奇因掇蜂的行为,被误解为贤父逐出,曾参的无辜被慈母怀疑。”这里,掇蜂暗示了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因误解而疏离。白居易在《新乐府·天可度》中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主题:“...
掇蜂 duō fēng 词语duō fēng 注音ㄉㄨㄛㄈㄥ 引证解释 《太平御览》卷九五○引汉 刘向 《列女传》:“ 尹吉甫 子 伯奇 至孝事后母。母取蜂去毒,繫於衣上, 伯奇 前欲去之,母便大呼曰:‘ 伯奇 牵我。’ 吉甫 见疑之, 伯奇 自死。”后因以“掇蜂”为离间骨肉之典。 晋 陆机 《君子行》:“掇蜂...
国学典故:掇蜂 陆绩橘的故事 陆绩橘:陆绩,三国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他六岁时,在九江面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陆绩暗中收起三颗。当要离去时,陆绩拜辞袁术,三颗橘子掉在地上,袁术说:“陆郎做客还能私藏橘子吗?”表示 亦作“陆氏橘”、“陆绩孝心”掇蜂:周代尹吉甫的儿子伯奇对后母很孝顺,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