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当时的北大、清华、南开在云南昆明共同组成的大学,前身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最初由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北大校长蒋梦麟和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后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主导校务。从1938年4月2日于昆明更名西南联大,5月4日正式开课,至1946...
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8年,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抗战胜利后,联大“胜利关闭”,三校各自北归复校。 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 是什么造就了西南联大的传奇? 1 三所名校,怎么管? 从左至右:张伯苓、梅...
南开大学散记中国教育史云南昆明光辉历程抗战爆发后,原在北平的北大、清华和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往湖南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临时大学在长沙驻有半年,又奉命迁往云南昆明。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直到1946年北方三所大学分别回到原来的校址办学,虽只有短短八九年的时间,但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却留下了不可...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天津相继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迁至湖南长沙,组建临时长沙大学。1938年,日军沿长江紧逼,长沙不可能再进行办学,选择合适的办学地点迫在眉睫。这时候,远在昆明的的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分别给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将梦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写信,希望三校能到昆明来办学。熊庆来...
而最为人熟知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则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现北京大学前身)、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国立大学在云南昆明联合创办的高等学府。战火中的高等教育灯塔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护国家的教育资源,避免战火对学术殿堂的摧残,三所顶尖学府决定携手西迁,...
1937年11月1日,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但后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爆了全面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危急时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离京南迁,最终汇聚昆明,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所学府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办学,坚持教书育人,保留了教育的火种,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七七”事变以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向西,翻山越岭抵达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异地办学八载,保存了三大名校的精英血脉。而遭遇同样命运的其他名校,他们都去了哪里呢? 浙江大学——贵州遵义(1940.1——1946.6) 浙大从1937年11月开始从杭州往内地西迁,历经两年多时间,于1940年初,到达遵义市...
#我的抖音生活日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联大”,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由抗日战争时期被迫南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历史特殊时期共存在九年,其前身是抗战爆发前的北大、清华、南开三 - 江🍁如🔥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