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则和戚继光有关。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入闽平倭,连日阴雨,军中无法生火做饭。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戚继光便命人烤制一种小饼,用麻绳串起来,挂在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便把这小饼称为“光饼”,代代相传,终成福建特产。新鲜出炉的福安光饼(...
戚继光抗倭时制造的美食:光饼爱扌艺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72.7万 160 01:05 App 【古代高考考场吃什么?】 441.2万 1526 01:24 百万播放 App 草原上最抗饿的美食 2.6万 13 02:01 App 【美食】大唐宰相爱吃的胡饼有多美味? 32.7万 260 01:35 App 一人一口酥好吃到舞起来 ...
相传在明朝时期,日本倭寇频繁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英勇的戚继光被派往福建抗击倭寇。为了解决行军中的军粮问题,戚继光下令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圆形小饼。这种饼中间打有一个小孔,用麻绳串起来挂在士兵身上,方便他们携带作为干粮。这种饼后来被命名为“光饼”,以纪念戚继光的卓越功绩。🍪每当我品尝福清光饼时,总会想起那段历史...
在历史的繁华背后,隐藏着一种独特的美食故事。它曾是战争中的必需品,是英勇抗倭的戚家军口中的“干粮”。它曾在沿海百姓的锅中煎烤,成为一种独特的口味。它就是光饼。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为了满足大军行进的口腹之需,他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
还有另一种传言则是百姓们支持戚继光抗倭,制作光饼给军士,光饼中心穿洞,用麻绳串起,作为行军干粮。不论何种说法都体现军民的鱼水之情和中华民族在遇外敌入侵时的同仇敌忾。 兰奕斐 绘 所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戚继光自然吃不上肉夹馍,他的“光饼”更可能是朴素的面饼。今天我们在福建的闽东、闽北、...
由于光饼便于行军时携带,可以随时充饥,大大增强了队伍的机动性,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中,经常流动作战,光饼就是戚家军的主食之一。后来士兵发现烤饼虽可以充饥,但常吃易燥火、便秘,不易消化,且口味差。于是后来在制作过程中加盐以增口味...
🍪 福建建州光饼:这种传统小吃与福建的光孝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州的光孝寺在北宋时被称为“万寿寺”,南宋时因高宗赵构的超度亡灵之需,改名为“报恩光孝寺”。而“光孝”二字在皇帝的谥号中常用来表示功勋卓著、敬老尊贤等意义。🥯 光饼这种小吃,与抗倭名将戚继光有着不解之缘。相传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抗倭英雄戚继光率领军队入闽追歼倭寇。为了让军队行军迅速,戚继光下令用面粉烤制成直径6到8公分的圆饼,中间打个小孔,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将士身上,方便携带。这种饼后来被叫做“继光饼”,简称“光饼”。后人为了纪念戚继光,就把这种圆饼叫做“光饼”。是不是很有历史感?自己动手做做看,感受一下这份传统美食的魅力吧!
光饼是一种由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口感香脆。还有一种改盐为糖的“征东饼”,形状比咸饼大一倍。不论是“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称都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息息相关。在福州和宁德,每逢祖先祭日与清明节扫墓时,光饼都是不可或缺的供品,它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