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2岁的杨绛写下了回忆录《我们仨》,记录了她与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生活的点点滴滴。前半生,他们经历颠沛流离;后半生,他们历经生离死别。不管命运如何捉弄,他们始终把日子过得熠熠生辉。杨绛在书中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人生的道...
《我们仨》出版时,杨先生从这些手稿中选定了三篇,影印收录在附录中。1998年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2002年冬,九十二岁高龄的杨先生终于开始写《我们仨》,四个月后稿成。遵照作者杨绛先生生前嘱托,《我们仨》所得版税全部捐给了杨绛先生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资助优秀和家庭清寒的学子好读书,读...
杨绛《我们仨》完整版你老爸刚开始做搅拌机的时候没有帮手就靠手榔头气割气焊和一台二手的小车床往往两个月才能完整做出一台那个时候要用到15千瓦的电动机我们都是掐着钱买的一次两台从大塘渡轮到宁海长街早上去晚上回中间饭都不舍得吃电动机大概两百来斤一台那个时候从船上到岸上要走桥板很晃所以有专门的人来...
钱钟书也不负妻子的期望和付出,花了近10年,才成就这部伟大的作品。杨绛为其作序的时候,真实地描述了当时丈夫创作的情形: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就的,而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后来,杨绛也把这些家庭日常,悉数记录在了《我们仨》一书中。本书首次出版于1995年,当时杨绛已经89岁高龄。这本书以非常独特的文笔风格...
杨绛 传记 / 文学家 · 7.2万字9.7分 142人评分更新时间:2017-05-25 12:04:11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品牌:三联书店 ...
——《我们仨》的人生哲学与情感叙事 作者 崔洪国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是寻觅归途。这是杨绛先生对于“我们家”的理解—旅途上的客栈而已。——题记 一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是杨绛先生在她的散文集回忆录《我们仨》中改用...
正如《我们仨》第三部的那句主题: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人到晚年,最亲的人是老伴儿吗?是子女吗?都不是,从杨绛先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最亲的人应该是自己,只有自己才会陪着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老伴儿和子女对于自己来说,是生命里最重要的、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谁都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突然离开...
“我们三个与世无争,聚在一起,就是幸福”这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的一段话,也是杨绛先生对幸福的理解。杨绛先生的生活经历了无数的风暴,杨绛和钱钟书一见钟情,但家庭观念的冲突几乎导致两个人各奔东西,但他们坚持,两个人有一个可爱聪明的女儿,钱钟书出国留学,他们没有分开,回到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很多人觉得活得累,并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上的累,而这种累主要是因为内心空虚。想要告别这种累,就要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沉下心来,多读书。如果你不知道从哪开始,不妨看看杨绛先生的这本《我们仨》,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充满人生智慧,多读书,心境慢慢就会变得不一样。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