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解脱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语prajn~a^-vimukti,巴利语pan~n~a^-vimutti。指仅由无漏之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乃‘俱解脱’之对称。为阿罗汉之一,七圣之一,九无学之一。所谓俱解脱,指得灭尽定,由慧、定之力,断除烦恼、解脱二障而得解脱之阿罗汉;而慧解脱则系未得灭尽定,仅以慧之力,断...
慧解脱阿罗汉是指不依禅定,于四禅定未俱足,却能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347经(相当于南传相应部《须深经》)[4]。但瑜伽行派认为,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至少还是要有近初禅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脱[5],而俱解脱阿罗汉则必须是同时拥有四禅定与解脱智慧。在圣典所记载的...
老师:慧解脱有九种。近行定慧解脱,初禅慧解脱,二禅慧解脱,三禅慧解脱,四禅慧解脱,空无边慧解脱,识无边慧解脱,无所有慧解脱,非想非非想慧解脱。 不二:难,难在于贪嗔痴是习气、习惯,懂了也没用,要怎么去除?简单在于可能某个不经意间会突然搞懂,但是也许懂了才是刚刚开始。所以说,理可顿悟事须渐除。禅宗...
所谓慧解脱,就是从智慧入手而获得解脱,有别于从禅定而获得解脱。殊途同归。这是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的选择。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理解当成是慧解脱。因为慧解脱的结果和禅定解脱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周易·系辞下》…
阿罗汉有慧解脱,俱解脱二类。依慧得解脱,名慧解脱;心离烦恼而得解脱,名心解脱:这二者,本是一切阿罗汉所共通的。由于心是定的异名,所以分为慧解脱,及(心与慧)俱解脱二类。佛为须深说:慧解脱阿罗汉,不得四禅,也没有(五)神通,是以法住智通达缘起而得解脱的。俱解脱得四禅、无色定、灭尽定,依禅而引发...
一、慧解脱,是从知见上,了解一切变化无常,以无漏的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到解脱,称为慧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在禅定方面,只有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没有神通的力量。二、心解脱,是指依灭尽定,以定、慧的力量,断除烦恼,解脱二障(烦恼障、所知障)而得到解脱,叫心解脱阿罗汉。心解脱...
显扬三卷十页云:六、慧解脱。谓已得诸漏无余尽灭;未得八解脱身证具足住。更多:https://www.bmcx.com/ 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四页云:慧解脱者:谓无痴善根相应心,已胜解,当胜解,今胜解。是名慧解脱。 三解 大毗婆沙论五十四卷九页云:问:何故名慧解脱?答:由彼以慧尽诸漏,未以身证八解脱;故名慧解...
百度试题 题目什么是慧解脱?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在未到地定的这种情况,就可以见法、就可以开悟、就可以证果。这样初果、二果、三果上来,这一种情况所到达的解脱、就是属于一种慧解脱。 反馈 收藏
俱解脱者,己解脱,而且观慧和禅定都完整了。慧解脱者,已解脱,观慧完整而禅定未完整。这是正佛教中有明确定义的名词。“明心见性”这种说法是变异佛教,颠倒佛教所创造的名词,它所指的内容是含糊不清,不符合正佛教道理,也不符合世间公认道理。只是一种想当然想象出来的说法,如果要对它解释清楚,是不合道理的(不合它...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但得慧障解脱之罗汉也。此人之性分,好悟道理,不好事用之功德,故但断障无漏智慧之见思烦恼,而不离障禅定等功德之事用障也,例如但好学问不好艺能之人。长阿含经十九曰:‘又能善分别灭苦集圣道,则心得解脱,慧解脱亦然。’俱舍论二十五曰:‘慧解脱者,未得灭尽定者名慧解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