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我科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温阳益气、祛瘀利水攻补同施法,以生脉散、黄芪当归补血汤、桂枝甘草汤为补益主方,苓桂术甘汤、桃红四物汤、五苓散、十枣汤为活血逐水主方加减配伍,并遵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三、中医治疗方案 ...
(2)穴位贴敷: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等作为基本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选取心俞、内关、神阙、膻中、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患者取坐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贴于相应穴位,4~12h后取下即可。
1.慢性稳定期 参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4年)和《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 (1)气虚血瘀证:气短/喘息、乏力、心悸。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自汗;语声低微;面色/口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
1、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PAGE PAGE #/ 9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 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参照中华医学会2007年颁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五)护理 1.起居: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气候转冷时注意须加强室内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保证病人夜间睡眠充足,避免病人过度劳累,如果病人心衰较重,高枕或半卧位姿势睡眠...
1、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II级的慢性稳定 期的住院患者。一、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衰病(TCD编码:BNX03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ICD-10...